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葆桢的崛起

(2023-01-07 05:44:13)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沈葆桢的崛起


 

咸丰十年,曾国藩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两江总督一职,江苏、江西、安徽、浙江四省都归他节制,成了“东南半壁江山之主”。

咸丰十年五月初三日,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第一次上奏折,就是请朝廷派沈葆桢到自己这里来帮忙,他在奏折中使用了“该道器识才略,实堪大用,臣目中罕见其匹”这样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朝廷于是下旨,让沈葆桢迅赴曾国藩军营。

曾国藩要沈葆桢是为了大用。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主掌四省后,曾国藩首先要做的是把这几个省的巡抚换成自己人,这样自己的政令才能畅通。因此,他在保举左宗棠担任浙江巡抚、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的同时,保举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

这是不符合清代政治惯例的一次破格举荐。沈葆桢官场资历甚浅,任知府和道台总共不到四年,又经过两年半休假,没有经过布政使等“副省级”阶梯,就直接出任巡抚,且没有像李鸿章那样是先是署理,而是直接实授,这在清朝历史上十分罕见。所以,《清史稿》中称沈葆桢此番际遇为“超擢”(超级提拔)。相比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等同样有“破格”之称的人,他更可称“异数”。这一年,沈葆桢不过四十二岁。

沈葆桢在仕途上的两次跃升,包括前两次由知府升任道员,都是由曾国藩主导。按照官场传统,沈葆桢应该奉曾国藩为恩主,感激涕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同治元年二月,沈葆桢上任不久,就“率千人赴广信阅边防”,“察看彼处情形”,策划江西的防守问题。

此时,湘军与太平军的主战场已经离开江西,推进到江苏、浙江和安徽一线。但是,经常有战败的太平军残部窜入江西。“江西北部和东部屡次被从安徽、浙江逃出的叛军残部所侵犯。在这种情形之下,沈也是省的指挥官,不得不加强江西自身防卫。”

然而,曾国藩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去信,制止沈葆桢的出巡。

作为总督和节制四省、指挥整个战局的第一责任人,曾国藩有他的通盘计划。他派李鸿章和左宗棠出任巡抚,是为了利用他们的将才,到第一线带兵鏖战。而起用沈葆桢,目的是发挥他的治理专长,给湘军提供军饷。

军饷是曾国藩带兵打仗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现在江西已经成为大后方,可以从容治理,因此他对江西的供饷的能力寄予极大的期望。“按曾的方案,江西是前线后面的第一个省份。作为供应的主要来源,它的安全和有效率的内部行政分不开。”因为“沈葆桢久在曾国藩幕,熟悉湘军情形,又久任江西之官,熟悉江西情况,相信他出任江西巡抚后应该对湘军和曾国藩给予有力的支持,能在这一湘军的重要饷源地为湘军提供充足的军饷”。

所以,曾国藩希望沈葆桢能全心全意扑在江西民政上,把江西治理好,开掘财源,全力供饷,而不是自己带兵打仗。

他在三月二十日写给沈葆桢的信中说:

“惟台旆出省赴信,则断不可。……特此飞缄,奉劝大纛不可出省一步,专办省城防务事宜。若能练得兵五六百,勇一二营,居则守城,出则护卫,或再按临列郡。目下无一卒凭借,万不可也。江西腹地有事,弟必派鲍军入援,不敢失信。

这封信写得简短而明确,要求沈葆桢不要致力军事,平时只要练兵五六百人做护卫即可,至于江西的防护,湘军全面负责。

沈葆桢兴冲冲地刚刚出发,接到这封信,只好黯然而返,但是心里很不痛快:“国藩飞书止之,且以吏事、饷事相属。葆桢已遄发,遽返南吕,颇惭懑。”

虽然沈葆桢不得不遵从曾国藩的命令,但是他内心的想法和曾国藩不一样。沈葆桢是一个极有主见,绝不愿意为他人所控制的人。他自幼即自视极高,凡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一鸣惊人。他想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而不是曾国藩的功业。“曾国藩举荐沈葆桢的目的,是把江西变成湘军的后方据点,但依沈葆桢的志向,他决不愿意做曾国藩的附庸。”他的从政目标,是成为岳父林则徐那样甚至超越林则徐的一代名臣。

以前历任江西巡抚在军务上一直倚仗湘军,没有人着力建立属于自己的武装。结果是这些前任没有一个能在这里干长的,不是被参革,就是被调离。调换之频繁,如同走马灯一样。

沈葆桢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反思历任前任的命运,一反以前的做法,决心要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王闿运说:“江西巡抚自陈启迈、文俊、耆龄、恽文宸、敏科皆守承平制,委权司道。穆宗即位,则超用沈葆桢。葆桢习于湘人,始自养军,重用湘将。”

建立这支军队,第一个目的当然是保证地方的安全。虽然曾国藩承诺由湘军保卫江西,但军事瞬息万变,救援岂能总是那么及时?上次广信之守的惊心动魄在沈葆桢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他一定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个目的,是要在全国督抚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自从湘军崛起之后,清朝政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地方督抚只有手里有了军队,功业才能更上一层楼。胡林翼在湖北之所以能为所欲为,让官文成了傀儡,不只是因为他权术高明,更是因为他手下有六万湘军,而官文一无所恃。

正如朱东安先生在《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一书中所分析的那样:

地方督抚…… 若非将军事、行政、财政、人事大权集于一身,遇事独断专行,则难独挡一面,也难获得成功。……凡这样做且做得好的,即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反之,则被革、被免、被杀。懵然无知或反应迟钝者,受到历史无情的淘汰;而遇事留心者,终于掌握了这一战争发展规律。

因此,出任巡抚后不久,沈葆桢就不顾曾国藩的反对,大力招兵买马,要成一个“文武双全”的巡抚,在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的藩司李桓很快就感觉到他与以往历任的不同,“极欲自立门户”。李桓在致李鸿章的信中说:“莅任匝月(满一个月),不问地方事宜,汲汲以将才为务。

也就是说,沈葆桢上任之后,主要精力放在东边的防务上。然而,江西兵事和饷事的决定权历来不掌握在巡抚手中,因此沈葆桢必须打破常规,颇难着手。到任一个月,他几乎不过问地方行政事务,只专注寻找将才,由此可见他的用心。

很快,沈葆桢就组建了数千人的军队,并且还计划迅速扩充。然而,供养军队需要大量的金钱,这就和曾国藩的需要发生了冲突。

台旆】:书信用语。旆,泛指旗帜。

大纛】:军队里的大旗。

飞缄】:缄,书信。

遄发】:遄:快速,急速。音“船”。

 

 

 



             摘自张宏杰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