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开题报告)

(2016-08-01 16:28:33)
分类: 市级微型课题申报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开题报告)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延安分校  寇维丹

一、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

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现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能关注到评价的作用,可依然存在以下几个弊端:评价形式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语言简单,片面理解评价的激励作用,一味地表扬;评价的视角狭窄,只关注对学生知识掌握,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更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致使很多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失去了动力。这种单向性的、一元性的、程序性的课堂评价充斥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学生的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情感与态度。总之,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应当秉持的评价的基本理念。

基于以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评价建议,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改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为教学评价方法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评价方法,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四、研究内容

1.评价内容的研究。评价内容要多元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2.评价方式的研究。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评价主体的研究。评价主体要互动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建立师生、生生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理论指导下,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实施过程中碰到实际问题,可以修改方案,调整目标。

    2.教育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并通过随堂听课,了解本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让课题研究切实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案例,运用课堂教学案例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进行研究分析。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6月——2016年7月)

1.申报课题,撰写课题申请报告。

2.调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现状,关注课堂中的评价,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评价。

3.收集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4.尝试研究。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6年8月——2017年3月)

1.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

2.收集名师的教学案例或课堂实录中的评价,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研读名师的教学案例,再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写出案例与反思。

3.进一步围绕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通过对比,分析研究教师对评价的处理,研究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

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资料。

4.申请结题。

七、预期成果

1.课题总结报告及研究报告

2.案例研究评价记录及反思。

八、基本保障

1.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

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

2)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3)建立教师反思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规范教学反思行为。

4)专家指导制度。

2.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包括课题研究),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