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3@365核心素养,何为“核心”

(2024-08-20 12:34:04)
标签:

365

教育

核心素养,何为“核心”

学科核心素养,高质量学习所需素养的核心。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核心素养,占据了不可撼动的位置,成为了灵魂一般的存在。数学核心素养,当然也是新教材编写、研究、教学得以顺利推进的最最重要的依据。

自新标准提出到现在,核心素养已经提了两年,“三会”到了完全可以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耳熟能详,疑问却与日俱增——核心素养与核心概念、“四基四能”分析怎样?“三会”是3个独立事物,还是教学中的3个维度?新标准之下,教学设计应该如何调整?教师的个性教学行为,优秀成熟与否的标准如何把握?评价,怎样体现核心素养……“剪不断,理还乱”,甚至,教学不是在原有经验徘徊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就是茫然而心慌意乱

直到,2024年中考命题“新”令教师和学生陌生忌惮;直到,2024年暑期培训会,孙晓天和顿继安2位教授对“天机”一语道破。核心素养,终于走下了“神坛”,变得既清晰又亲切。

.目中有“人”才是核心素养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好奇心。然而,学生的好奇心和童心已经暗淡到了模糊的地步。为了学生的一切,不说成为了考试的一切,刷题“一份份、一套套、一本本、一天天、一年年”,所谓学习白了说不过就是变换形式的刷题罢了。工具性,数学的学科特点,却不是远离生活、“熟能生巧”、“闭门造车”的借口。数学核心素养,关键必须落在育人,学习不过育人的途径而已。

研究教材要目中有“人”。备课,讲究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无论做什么样的准备,学生永远第一。比如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增加了“等式的传递性、等式对称性”,貌似浅显的常识,实则,交给了学生理性的“鱼”,代数运算的依据实际就是代数推理的依据。渗透理性,“以理服人”而不是随意或者盲目,思维完善指向的是学生的生长;

课堂上要目中有“人”。所谓人,是全体学生,而非聊了几个优秀的。提问、演示、巡视、展示,保证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比如有理数计算,正确的当然要肯定,但是错误的也不能置之不理,分析正确的缘由(看依据、看简洁、看规范)以及错误中的合理因素(简便运算的意识、按部就班、法则理解到位),这才是人人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节奏;

资源选择要目中有“人”。背景公平,是对评价的要求,也是对教学的要求。数学源于生活。选取身边的、熟悉的、经验地素材,学生才能被吸引。跨学科是好事情,不加思考的跨只能是对教学和热情的冲击。比如细胞分裂, 乘方运算蕴含其中,然而,考虑“生物课程是否已经涉及”是必须的一环,否则很“出师未捷先折戟”。发现身边的数学,研究身边的素材,数学才能如眼又入心。

“立德树人”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是表,育人是本,唯有把“学生的一切、一切学生”真正纳入教学范畴,核心素养才能落地生根。

.显性处理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集高、大、上于一身,光鲜刺激是肯定的,“可观而不可亵玩”,冷面孔拒人于十万八千里之外同样无需印证。

核心素养是核心概念的跃升。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等。数学眼光,即数学的观察、认识现实世界,归根到底是“抽象能力(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的统称。比如观察黑板的上边缘,可以抽象出线段的形象,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2个端点,几何图形就能够用符号表示“线段AB",若干条线段相比较,又能够生成以大小和位置为表征的空间形式;

核心素养是“四基四能”的升级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学习从高质量的观察开始。比如观察一把可以开合的剪刀,不管开合大小如何变化,都会出现4个角的,将4个角用符号表示是抽象的层次,猜测分析4个角的大小关系属于思考的层面,而结论“对顶角相等”以及“对顶角概念”就到了数学表达的层面。数学活动,知识、情感、经验、观念彼此不分,“四基四能”使得核心素养有了坚实的根基;

学习范式是核心素养的铁律。联系和综合代表了学习的大趋势,教育的愿景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过程外显化,形成清晰的、可参照的、可以发挥的模式,学习才能按部就班娓娓道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规律的探索与表达”学习范式的典范之作:从情境出发,观察日历中的数字,框出3*3的正方形圈出9个数字,计算9个数字之和,看中间数字的关系;再换一组,重新计算,重新认识关系,这是猜想发现阶段,意在能“发现问题”;圈不完的,3*3的9个数字应该具有一般性,要进行符号化处理,9个数字都用符号表示,学习到了抽象阶段,用符号表示一般化的数字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学习高度渐渐提升;验证自己的发现,当符号化的9个数字做和,“数学的思考”,属于分析和推理阶段,即对猜测发现的结论予以确认;不同的形状,展开新的研究,独立学习、交流沟通展示,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学习境界则跃升到了“受之与人”的最佳。远胜刷题千百倍,由情境到问题到验证再到拓展,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核心素养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要分析课程标准的变化,更要将课程标准的变化落到实处,教学变革才能切实为大众服务。

.一丝不苟是核心素养的必备。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细心则学生心细,教师幽默则学生乐观,同样,教师真抓实干、缜密思考了,学生才能养成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细化到每个环节的落实,核心素养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一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比如乘法法则可以得到认可的教学方式选择、教学资源优化、学生认识的表达,现实到数学的抽象作为了教学线索;将定性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既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高层认知需求和低层认知需求相得益彰,核心素养才能在三位一体激发人感染人;为教学行为边界把脉,无定法学无定法,但一定要遵循规矩,兴高采烈眉飞色舞了,要善于冷静下来,看看偏离这个核心素养的轨道。细节决定成败。就如张瑞敏所说,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醉心于每一个细节的推敲,不放过任何一个所谓的“马虎”和任何一个所谓的“想当然”,教学才能因为核心素养而锦上添花。

数学核心素养,由理念到行动,拷问常态化——怎样服务“人”的成长、与旧版课标如何实现对接过渡、评价该怎样体现核心素养、如何在跨界中确定适合的“养料”——教学才能远离“穿新鞋走老路”,生机盎然、百花齐放、笑逐颜开才能回归成为数学课堂的最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