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7@365游客的“芯情”

(2024-08-14 16:27:00)
标签:

365

教育

游客的“芯情”

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一个奇葩的旅行。

不是处处洋溢精彩,不是让人陶醉其中,不是惹得流连忘返。奇葩,可以理解为无可奈何或者郁闷失语:大雨,自崇礼开始,到崇礼结束。简而言之,雨强有力地贯穿了旅游的始与终。

无奈也好,失望也罢,原因无非,“没吃好,没住好,没玩好”。憧憬有多美,事实就有加倍得惨,心情就会有千百倍得失落。

1.落差的缘起。导游,游的领队。旅游的定义,他们给出了经典解释,“在一个地方呆腻了,到另一个地方感受他人的腻”。呆的时间太久了,太过熟悉以至于成了平淡和腻味,旅游不过换个口味而已。

久而生厌,厌的是感觉,于是有了换种活法的冲动。厌,等同于烦。日子殷实了,条件改善了,“饱暖思淫欲”,此时的旅游可以理解为试听的新刺激。

厌未必不好,不厌也未必是好。离开宽敞的居室、舒适的沙发、可口的美食,队伍浩浩荡荡开进向往中的圣地。条件与人数往往成反比。招待能力有限,游览人数多了,待遇自然就降低了。玩、住、吃感觉的不爽,预料之中和情理之中的事情,落差只能意味着对常识的超忽略和憧憬的超美好。

想顺心,居家就行,远行的不必。“去过一次,再不想去”,共知的事情。想去就有想去的道理,“读万卷书,走千里路”。开阔眼界,自我放飞,有得必有失,用暂时感觉得不适应赢得精神丰富,物超所值。

局中人,待遇一样一样的,一样的紧张,一样的堵车,一样的闹心,一样的腰酸背痛腿抽筋。发牢骚,诚然属于发泄,却换不来感觉的实质改善。“既来之则安之”,好好享受四五天别样的生活,好好体会景区人的腻,心态平和了,不平就少了,所谓落差也就不复存在了。

2.旅游的短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非是泰山不在,关键在于被遮掩了。旅途中,两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引人注意,全程都是嘻嘻哈哈的。说,笑,吃,嘴巴连一刻都闲不下来。返程,她俩汇报“一切收获都在照片里……”

照片里的旅行,哪里至于两个小姑娘,简直就是指包含你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不敢称旅行者,因为找不到想法、主张和文字的影子。自称游客还差不多,或者自驾或者抱团,随大流罢了:人家去草原,我也去草原;家去看海,我也去看海;人家去爬山,我也去爬山。不管是高山海洋还是草原,无非啪啪可劲拍一通,从而证明一下“本人到此一游”。旅游,再也无它了。

寒暑假,尤其是暑假,两个来月时间,孩子们经过了半年的紧锣密鼓,该开始舒缓松弛了。中高考结束,舒缓到达了极致,孩子们眉飞色舞的大包小包地奔了出去。先是东三省逛个黄金海岸,接着南下到达九寨沟,继续塞罕坝草原里的嗨,天上地下一个劲狂拍、狂吃、狂爬,“乐不思蜀”,不尽兴绝不回头。倘若让孩子回顾下走过的路、吃过的美食、见过的美景,一准是茫然,因为他们的印象也就只剩下鸡肋一般死气沉沉的照片了。

盲目追风,不看天气地形远近,不辨孩子意愿和爱好,不考虑旅行开支和收益,想出发就出发,想暂停就暂停。旅游的感觉和落差,就只能在吃住玩浅尝辄止了。

回到哲学的三个本源问题,“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了什么而来,同样适合于旅行。明确自己所在城市的特点,找到眼光得以提升的点,清楚旅游的目的,才能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旅游的规划。职业要规划,生活要规划,理由更要规划。旅游的肤浅以及盲目,根源在于规划的缺失。作为高级生灵,理性是魂,保持理性就是保持头脑清醒和思维缜密,拒绝随心所欲、随遇而安、率性而为。

规划之一在于游的目的,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纯玩还是购物游。不同的理由代表着不同的特色以不同的侧重。比如文化旅游,重点在于文化熏陶,受智慧的熏陶还是中国传统所感染,或者在历史中感受国家的发展。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故事,听好故事讲好故事用好故事,才不枉古都文化、大院文化、故居文化一游。规划作为第一步,旅游就具有了清晰明确的方向。

规划之二在于游的过程真正的理由不是从景点才开始的,筹备、途中都属于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作为主人,而不是充当享受者,游才有代入感和情景感。聚在一起说说,想去大海还是高山,要登哪里的山或者看哪里的海,提前做哪些准备,如去看海的话救生圈断不可少的,人人参与,“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旅游才会真正属于每一个人。旅途中,无论坐飞机还是乘高铁,车游和心灵放飞是同步的。比如去草原,重点在于赏景,悦目赏心互相促进,路边的葵花基地、山包中的旋转风车、天空的云彩完全能够激活你疲惫的心。做好起点,旅游就具备了夯实的根基。

规划之三在于游的表达。旅游,说成松弛神经有点偏颇,调整倒还准确。收支平衡,做事才能以稳取胜。旅游有支出,有财力的也有精力的,没有所得显然说不过去。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旅行结束的时候,要及时做出反观回顾,看看走过了哪些路、经历了哪些事、有怎样的体会、对生活,工作、学习有哪些帮助。表达不一定要写出来,但一定要说出来,一定要形成交流的氛围。并非说事事都要有功利性,以理由推动成长未免不是一件善事。做好表达 ,旅游一下子提高到生命质量的维度。

古人也讲究游的。比如诗仙李白,高山流水无不寄托着感情的真和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任人都会被细微的观察、超然的想象赞叹不停。但是抒发情怀绝不是古人游的全部贾岛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老友不在也无妨,寻访的过程本就充满了期待、温馨,再访就是。

“芯”,是核心,是重点。缺了“芯”的保障,旅游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用“芯”切入,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的天性才能激活,排泄浮躁积聚能量,旅游才会成为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的一步好棋。

“芯情”,旅游的前提。谈及质量,也当从拷问旅游的“芯”和“情”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