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49@365“两团纸”的故事......

(2023-12-15 15:25:44)
标签:

365

教育

“两团纸”的故事......

两团纸,并非多么高档,但不是名片纸,不是特种纸,也不是宣纸。两团纸,并非多么垃圾,但不是碎纸屑,不是反复涂抹的草稿纸,也不是下脚料。两团纸,并非多么不规则,但不是A4或者B5,不是三角形,也没有精心雕琢。两团纸,并非多么随意,但也没有谋划,没有设计,更没有多么庄重。

两团纸的诞生,说来也相当神奇:鼻腔里出现了的异物,滑滑的,黏黏的,痒痒的;抽出面巾纸,两张上下折叠,厚厚的,软软的,柔柔的;面巾纸与鼻尖对接,一捂二盖,流畅的,自然地,麻利的;集结全身之力,集中在卫生纸与鼻腔的结合部,低头、哈腰、蹬腿;折叠揉搓,卫生纸与粘液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找准缝隙,为纸团寻找出口,手抛、脚踢,一气呵成。“千呼万唤始出来”,于是就要在你我面前骨碌来骨碌去的两团纸。

两团纸的“两”字,指的是数量“ Double”:一个出自前门,一个来自后门,一前一后,相隔半米远的样子。代步车,座位两排,前排是副驾驶和司机的位置,后面可以坐两位乘客。两团纸,几个人轮番使用的可能性不大。而,代步车是不搞客运的。完全可以断定:两团纸的创作者应该是亲密的一家子,或者父子或者是爷孙。

代步车的后排座位上,初看是球的组合体,细看是球的组合:脑袋大大的,滚圆的;脸蛋鼓鼓的,圆乎乎的;手套被小手撑得胀胀的,振翅欲飞的前奏;身子蜷缩在波司登里,如同充满了氢气的气球;左手糖葫芦,右手棒棒糖,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球型代言人,非小男孩莫属,无需打分,用不着评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看得出男孩的高营养:脂肪丰富丰富,白白嫩嫩、鼓鼓囊囊;脸色红润,苹果与脸蛋并排,难分伯仲的。看得出男孩的优越:初冬的天气谈不到寒冷,厚实的服装把身子裹得严实;坐车子,高跷二郎腿,猛吃糖葫芦,除了悠哉还是悠哉;看得出男孩的尊贵:爷爷开车,孙子坐车,指指点点,天生就是指挥、调度、考察的料;名牌加身,暖和舒适,“怕冷着、怕热着”,满满都是5星级的爱。男孩,众星捧的“月”,得天独的“厚”,不是c位而是远远凌于c位之上。

看得出老爷子的踏实:开的是车,看的是路,沉稳踏实,即便在路口也只是是静静等待红绿灯的信号转换;孙子二郎腿已经翘到自己的脖子附近,说不清孙子个高还是自己的个子矮,一分贝的牢骚也不存在。看得出老爷子的朴实:孙子的装配“波司登”,自己的穿着却没有名号;说话,都是两个字的词,“吃啥?哪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字字蕴含着对孙子的爱。或许离开补习班的途中,或许去游乐园的节奏,或许在兑现孙子的承诺,言而总之就汇成了“走着”,咳嗽声远远被遮掩在了爷孙的温馨之下。

看得出孩子的“骄”:天之骄子的骄,骄盖过了爷爷的咳嗽,摇身一变成了糖葫芦、棒棒糖和波司登;洋洋自得的骄,悠悠天下唯我是从,眼里既没有众人的影子,也没有爷爷的存在,他唯一的内容就是自顾自地吃。今天的孩子,20年以后的主力军,“骄”了就飘了,“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至于两团纸旁边,“心虚”无疑。

看得出老爷子的茫然:“距离产生美”,和孙子的距离不是尺八远,一问一答的词汇贫瘠得很;管吃管穿管喝,似乎不是成长的全部,“捧着怕冻着、含着怕化了”,祖孙的交流也就仅仅限于吃饱穿暖喝好。“爱孩子,老母鸡都会做到的事情。”爱孩子必须,爱绝不是全部。一旦满眼都是爱,一旦满眼都是优点,孩子就会成为温室的花朵,“鲜却柔弱。”

高频率、快节奏,个个都在奔,奔事业,奔生活,奔应酬。孩子成为了居家的孩子,老人成了留守的老人。爷孙相伴,互相支撑。老人,唯恐孙子有所闪失而对不起儿子的托付。吃饱穿暖喝好,虽是低级需要,至少不会招来抱怨。人是高级生灵,吃穿问题只能是最基本的需要,再上一个台阶才能满足。

没钱不是万能的。有钱也不是万能。一旦作为唯一,祖孙之间、父子之间“交流、评价、衡量、督促、激励”,处处以钱引领,注定,你的孩子注定是直立行走的低级生命。再发达的物质基础,在空洞的精神生活面前,都只能降价、打折处理。养育,养是基本,育才是关键。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无人能够替代。生活习惯,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刷牙洗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礼貌对人,都是父母的义务范畴。以任何理由推脱都意味着失责。

隔辈的爱,爱不尽,却只能是有限的爱、节制不明的爱。退一万步,即便父母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让孩子跟在自己身边,借助视频通话总是可以的、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不易总是可以的、挤出时间陪伴总是可以的、约法三章总是可以的。交给老人去养,但绝对不能交给老人去教育。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的使命,任何人都有任何人的义务,养育分开是科学、是责任、更是孩子的成长要求。

两团纸,不普通,不一般,不得忽视。孩子有出生证,父母却没有父母证件。没有证件,却最需要合格证。十年树树,百年树人。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一招走错,满盘皆输。勇敢地承担教育责任,不懈得学习成长规律,敏于见缝插针因地制宜的交流,孩子才能养得好、育得好。

不能够带在身边也无妨,关键要有一颗“养加育”的心,重点要“养加育”的观念。不在身边,不意味着疏远。“心若在,情就在。”靠示范熏陶着孩子,靠真情打动孩子,靠主动引领孩子,好父母是用心的父母。

抛出的不仅是两团纸,而是对教育责任的思考,而是对“思考教育责任”的深度思考,而是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求索,而是对“教育智慧和科学”的追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