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365极品的真实:李伟贤弟

标签:
365教育 |
极品的真实:李伟贤弟
林语堂如是评价苏东坡:“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李伟不是苏东坡,成不了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却是无可救药的真实派。真实的心、真实的场、真实的情,真得掉渣、如假包换。
【真实的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目标始终如一,学得更有效、学得更轻松、学得更自主。改,有自下而上的属于自发,也有自上而下的属于推广。春风也渡玉门关。学校,虽地处县城小镇,同样被浸润了。
第一场春风,轰轰烈烈的336模式。讲桌撤走了,学生围坐了,教室四周的大白墙都化作了黑板。老师退后了,学生向前了,“能够自己学会的不讲、自己学不会能够互相讲会的也不讲、讲了也不会的还不讲”,“讲重点难点、讲普遍性的疑点、讲综合拓展点”,三讲三不讲。学生才是主人,教师不过引路人。撸起袖子,个个都跃跃欲试。向往新鲜,我自然也不例外。李伟却不为所动,“三讲三不讲,确切说教师靠边站。重点、疑点、拓展点,莫不是噱头!一是讲与不讲以及讲的内容根本把握不准,二是三讲三不讲前后矛盾教师定位含混不清,三是任性夸大学生能力治规律常识于不顾,四是暴雨不终朝一窝蜂的三分钟热度根本站不住脚......”被视为顽固,依旧我行我素。孰成想,还不到一个月光景,“336”竟然偃旗息鼓了、默默退场了。
第2场春风,叱咤风云的好课堂模式。引人处在于展示,同桌之间可以展示,小组内部可以展示,全班同学面前也可以展示;有个性的想法可以展示,自己的进步可以展示,经典的方法还可以展示;学生可以展示,“展示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展示,“展示研究心得”。市级层面的,有实验学校;学校层面的,有实验班级;教师层面的,有“种子”教师。种子中的种子,可以到先进地区进修。小时老师就有幸入围,参观、进修、感受了一个月,待得归来“谈笑自如、红光满面、二目有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遍地星火,可以成势。找不到李伟的身影,他“消失”了。所教班级,不实验;他的课堂,不实验;不当“种子”,他说没资格,因为压根也不知道“种子”为何物;不搞好课堂,平淡是真,该备课备课,该上课上课,该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某些人眼中的救命稻草,课堂可以点石成金,教师可以超凡脱俗,他却成了另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无声就是拒绝。孰成想,两年光景之后,只见聊聊几个人脱颖而出“获得了本子、获得了位置、获得了满足”,“街市依旧太平”多了点谈资而已。
第3场春风,铺天盖地的单元设计。教师大多短视,实践有余而理论缺乏。单元设计,教学的俯瞰,教育价值、教学史料、课程目标、教学衔接、学生分析、典型案例、集中研讨,既高又大还上。数学科目,套路如此;英语科目,套路如此;历史科目,套路也如此。新入职教师如此培训,青年教师如此培训,资深教师还如此培训。会前要准备,会上要签到,听会要交流,会后要总结。“霹雳一声震天响”,“设计呼啦上了场”,不管科目特点,不分教师特征,不论单元大小,周周半天。最好的教学是1对1,最好的培训更是要有针对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常识,一把钥匙开多把锁是儿戏。李伟的话一针见血,“机械单调,老教师没用,青年教师乏味,新教师被动。理论指导实践,的确有用。顾了此失了彼,理论一大通实践蜻蜓点水,花拳绣腿而已。中看,外部光鲜。不中用,就像驴粪蛋”。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不是拼就是奔,唯独李伟岿然不动。说是对口帮扶三年,三年时间还没有到达,热衷培训的只是热衷培训,热爱心得的只是热爱心得,热度已经降了很多很多。
虽说是新装,大臣清楚是伪装,高官深知是谎言,惊叹、赞美不过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唯独小孩子的声音如同霹雳,“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所谓春风,风而已,或许个个心知肚明,因为小心思没有点破或者不能点破罢了。李伟的真实让人羞愧,因为只有在他那里,“敬畏学问”才不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