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365“为了你好”?“你”才说了算!
(2022-11-13 16:15:14)
标签:
365教育 |
“为了你好”?“你”才说了算!
衡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的温馨程度,参考亲戚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没有意义,以“对待弱者的态度”做依据倒很有价值。如果迎接陌生人的每每以微笑、以真诚,无论国家,城市还是某个人必定优秀,因为人与人之间竟然如此和善。
教师之于家长,被冠以“课上不讲课下讲”于是被投诉当然是弱者,被认为“厚此薄彼”于是被抱怨当然是弱者。都为了孩子好,隔阂却变得陌生加陌生。小阎同学确切说是孩子妈妈的出现,温暖总是扑了面、热了心。
但凡见到老师,无论手头多忙,孩子妈妈都会立即放下手头工作。“站起、点头、微笑”,毕恭毕敬毕敬毕恭。没有虚,也没有伪,真诚橙澈“绝没杂质”。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次次如此,老师们都说“被搞得不好意思了”。
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底色。有其母必有其子。妈妈待人真诚和善,“孩子举止文明”板上钉钉。小阎见到老师:大眼睛忽闪,脸上绽放着笑。好父母,好孩子,好教育。
交流,靠举止,还靠语言。和孩子妈妈的交流却不那么轻松。说是交流,话题却显单一:今天要学习《有理数的绝对值》,重点和困难在哪里提现;有理数加减计算,看符号还要看绝对值的加或者减,如何能提高正确率;昨晚孩子状态不好,作业有哪些问题;期中考试时间和范围,通知是否到了……中心无非两个字,“学习”,可以干脆一个字“学”。
聊学习的,如果不是小阎的妈妈,我的纠结或许要少一点。毕竟精神成长是孩子的要务。而,小阎留给我的却只有纠结:学校学习全程都需要妈妈在身边;上下楼,需要妈妈背;听课,需要妈妈解释;作业,需要妈妈“代工”。孩子不能独立行走的,因为没有平衡感;孩子不能独立与老师同学交流,因为反应过缓;孩子不能独立写作业,因为动作不便。腿部变形手部变形,坐立行走:难;负责语言中枢的大脑,负责行动的小脑,做到敏捷:难;头痛脑热是常态,第二个鼻青脸肿也很平常,做到跟上学习进程:难。严重脑瘫的孩子,处处离不开人。不能自理,偏偏要处处要求学习。以学习展开话题,我爽不起来。
据调研:幼儿园,父母大多以为孩子是天才;小学,父母是奔着985、211去培养的;初中,父母往往认为孩子得“本科”才行。“对孩子有好处,必须学”,寄托着希望,撸起袖子加油干。问题在于:小阎同学已经被病痛折磨了整整13年。13年,医院、家庭、学校形成了闭环,医院是主要组成。孩子妈妈说,“大小医院跑个遍,失望个遍”。严格的说,孩子上个月的状况比这个月要好一点……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母的美好愿望。而,问题总要有一个主次区别,哲学上称做主要矛盾和要矛盾。现状证明:小阎同学根本做不到自理,他也非霍金第二。身体心理双重折磨,孩子愿望就是“要活着”,绝无它。
为了活下去,“更好得活”,还得需要父母更实际:训练孩子能够扶着床走,一步两步也没关系,速度可以慢些再慢些,坚持一分钟、两分钟一也没关系;培养孩子能够使用筷子,可以从用勺子开始,动作僵硬、位置拿不准“饭粒米粒撒一地也没关系”,能自己去吃饭就好;让孩子自己能够喝水,从拿杯子开始,水量多么小都没关系,衣服洒湿了也不要责怪。能够吃,能够喝,能够走,孩子就是一步一步实现着独立。从处处需要有人照顾到能独立的做点小事情,体验到价值,孩子就会幸福。学习中办不到就转向生活技能,脑部疾病最需要兴奋来刺激神经细胞,不断的刺激就是最好的治疗。“心病还需心药”,即便“医院”词语,孩子肯定也烦透顶了,“放下包袱”方能“开动机器”。
道理,其实妈妈原本就懂。不过要证实:我的孩子能行。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的价值、能力、作用需要借助儿子来体现。重视学习,推动学习,孩子的成绩就是妈妈的成绩。子尊则母贵。尊不是尊严,而是尊贵。孩子有地位了,“人上人”,母亲脸上就有光了。事实却是:病痛折磨,生活都不能保证,所谓重视学习,只不过是笑料。生而不幸,如果能够一天好似一天,孩子开心快乐,妈妈同样能够欣慰。逆境中的顽强生长,幸福是儿子的,也是妈妈的。幸福也会被看到,会被承认的。
生存、生活、学习,主体是孩子,而不是妈妈。“顺天之木,以致其性”。如果能够遵从生长的自然规律,弱小树苗照样能够长大既高大油茂盛。孩子就是小树苗。父母,需要分析孩子的现状“优点、缺点、特点”、需要分析孩子的心理“愿望(生活的,交友的)”、需要提炼出孩子的需求(实际的、合理的),“知彼知己”方能取胜。一味从自己角度出发,观点是自己的、方法是自己的、无聊也是自己的。“皇上不急,太监急”,没有沟通的主张得不到迎合,遭遇尴尬是必然的。
妈妈也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围着灶台转,围着老公转,围着孩子转,转来转去,一来二去,自己的位置都迷失了。缺乏了私人领域,形成了茫然的你。“井蛙不可语海。”坐井观天,视线就一点点。见不到外面的世界,因而没有了见识和格局。享受美味、精心美容、专心读书,都可以做的。如同弹簧,此消而彼长。生活充实了,内容丰富了,话题自然展开了。孩子随之成为很小的部分,不是不重要,而是回归到了应有的位置。登高而望远。父母的视线得以打开,“生活事业科技”就会变成与孩子交流的新天窗。
福禄贝尔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孩子的童年靠妈妈塑造:“热情、关爱、爱心、尊重、兴趣”靠母亲的耳濡目染。我想,“为了你好”虽苦口婆心却招抵触,原因就在于妈妈继续高度的不足。
推动继续教育,为妈妈们“发证”——合格者上岗、不合格者继续培训直至合格——民族的未来,根基在这里;孩子们的幸福,起点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