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365捷有所感:学生是杆“秤”
(2022-06-21 14:05:04)
标签:
365教育 |
捷有所感:学生是杆“秤”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千家万户,虚指。即使哪个家庭没有人上学,即使即使七大姑八大姨家没有人上学,没有人敢否定“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家里没人上学的。关注教育,恰恰是在关注自己。
教育关乎人的一生:人的一生,一生的全部。校园里的小事,已经过去多年,历历在如数家珍常见得不能再常见了。骨子里的东西,是非美丑的判断、价值大小的取舍,源头都是教育。关注教育恰恰是在关注自己的利益。
“插图事件”,沸沸扬扬。毋须炒作,与每个人都有关系,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有关系,关注程度不高不可能的。辩解、诉苦、反击,“作者们专家们”动作一连串;怀疑、指责、谩骂,家长们教师们回击如潮。你来我往,唇枪舌剑,难解难分。
鲁迅先生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紧紧依据事实,以“美”为准绳,“插图事件”的曲直自会明了。
1.将颠覆学生们的审美观。国人之美,“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满头乌发是美,黑亮的大眼睛,健康的黄皮肤是美。而,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中的人物:口歪眼斜,双目无神,俨然患病儿童的集结。学生来到学校,是要接触美感受美的。美的环境就是温床,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置身其中必定会被染上清香的。忽视了这一点,将如同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丑陋插图创设的,恰恰是鲍鱼之肆。更为恐怖的:作为不成熟的个体,学生辨别能力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倘若长此下去,以美为丑美丑不分绝对会让人恐怖。更为恐怖的,我们的学生也会有下一代的,他们也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错误审美观传承下去,毁掉的将是一个民族。插图流传已经10年。街头巷尾,超市影院,“金发女郎”一道风景。金发女郎是人造的,好端端的乌黑秀发给无情遮盖了。不敢否定艺术,不敢武断指责,只是不禁联想“作者们的创造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去衡量,插图作者们的“审美观不同”显然狡辩。
2.将颠覆学生们的“儿童因素”。儿童就是儿童,而不是体积小的成人。儿童有儿童的眼光,儿童有儿童的天性,天真活泼好奇。“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元素让成年人自愧不如。而,走进教材插图:公然裸露隐私部位或者兔女郎形象的设计,是在恶意传播性感;喜闻乐见的游戏“老鹰捉小鸡”,变成了扯裙子,是在恶意传播无耻下流;纹身,纯洁身子被纹上了粗俗图案,是在恶意传播怂恿孩子们演变成丑的化身。作者们说,“教材只是媒介。”而,迷恋新教材是孩子们的天性,油墨的清香常常让孩子们废寝忘食。倘丑陋插图的长期影响,搞恶作剧、展示性感、心理扭曲就会让学生们不以为然。时下,小小年纪就萎靡的、心理问题突出的、攻击同学的例子不少,远离了我们心目中的儿童形象。不敢把板子通通打向插图,只是不禁联想作者们再表现“谦虚”也是功不可没。
3.将颠覆学生们的“成长环境”。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有,“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大意:顺应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使其按照自身的习性成长,才能高大茂盛。儿童成长必须有适合儿童的环境才行。“孟母三迁”,初衷就是远离污染寻找好生态致力生长。儿童生长环境包括因素,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玩伴的,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教材就是精神成长层面的环境。不雅插图一下子陪伴孩子们6年,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小学六年级,污染呈浸润式“由远及近、由内而外、由表及里”;2013年起正式面向全国各省市小学生群体发行,如果按照过去每年小学在校生平均1.1亿人,10年间共有超过2.2亿的青少年接受过小学教育,也就是说,超占全国1/7人口已经受过污染,数字之巨代表着污染之巨惊心怵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公开回应:“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问题远不止艺术水平,部分插画还涉及将中国国旗画反画错,基础性和原则性的错误被轻描淡写,换句话说,破坏环境的很是自在逍遥,学生们却已经被玷污了整整10年。好环境,靠全社会营造,靠全社会维系。否则,外表再光鲜,也注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违法插图已经招摇10年,破坏学生们成长环境10年,即便狡辩再振振有词也难掩叵测的居心,貌似言重了只是不想否定作者们的“辛勤贡献”。
哲学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套用一下,插图作者们认为,“我是工作室的大腕,我从某某之名美院而来,我要展示我的才华。”前两句话是自夸,出身不凡、品牌不凡。后一句是噱头,不止于卖弄才华,还要打出自己的名气,更要获得利益。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哲学味道的回答,装饰而已。
教材是育人的一部分,插图的育人作用不可忽视。育人的主体是学生,“为了学生”不应该仅仅作为口号和标榜。为了学生,就应该宜于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喜闻乐见好接纳;为了学生,就应该全方位的滋润学生成长,服务于正确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学生,就该服务于好传承,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继往开来。以此衡量插图们,冠冕堂皇的失之毫厘,实则谬之千里。学生是杆秤,以学生利益为秤砣,插图们置于秤盘,余下的,再说就多余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致歉,表示全面整改,确保2022年秋季开学使用上新教材:重新绘制的插图,会遴选优秀设计团队,听取社会各界尤其是一线师生及家长的意见。期待不久的将来,期待真正“学生范十足”的教材插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