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3@365线上教学随想录

(2022-05-03 14:53:26)
标签:

365

教育

线上教学随想录

自打春节到现在,新冠疫情从没消停过。清明节休息的前两三天,博野、安国、定州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数字攀升,每一颗心都像紧绷着的弓弦。保护生命,阻断传播,线上教学再一次成为了必然选择。

通知中的两点很醒目:一是要关注疫情随时准备复课,二是要重视高科技手段以注重效果保证质量。而,病毒就像顽皮的小孩子,时而安静片刻时而折腾一通。复学,美好愿望夹在疫情的缓急缝隙里或者明晰或者模糊。

停课不停教,容易;做到停课不停学,困难;做到高质高效,尤其难。上好课,家长的希望,老师的希望,全社会的希望。即便线上教学有种种劣势,但迎难而上,用尽十八般武艺成为了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主动思考,这是区别于人和一般动物的标尺。线上教学,已经接近一个月了,琐碎的所闻所见也引发了我的新思考——

【一】

这次线上教学和2020年不一样:每节课30分钟,课间休息20分钟,大课间30分钟;体育课让学生动起来,音乐课以欣赏为主,美术课动员学生用画笔表达情绪。有动有静,有文化也有艺术。

45分钟压缩到30分钟,教学时间压缩了1/3。俗话说得好:时间紧任务重。教师是文化人,办法总比困难多,文化人有的是办法。比如可以提前上课5分钟可以延后5分钟下课,课堂无形中延展了10分钟;比如可以在体育音乐阅读课上下些“功夫”,你懂的。

一个提前一个滞后,吊儿郎当的学生还好,认真的学生就苦到了牙缝儿里。揉眼,上厕所,喝水,打盹,发呆,伸懒腰,活动筋骨的时间统统略过了,“你方未唱罢他方已登场”。

揉眼,上厕所,喝水,打盹,发呆,伸懒腰,活动筋骨,统统略过,显然不可。道理很简单:学生也是人,但凡是人就需要“频道转换”的,张弛相间才不至于满脸书写疲惫。

教师越“努力”,学生越不买账;学生越不买账,教师越加倍“努力”;教师越是加倍“努力”,课就越越糟糕。吃透上情,摸准下情,事情才会越做越好。吃透上行指的是严格遵循规律,摸准下情指的是符合需要。漠视学生所需,漠视生长规律,酿成畸形是肯定的。吴非先生说,“愚蠢的老师在兢兢业业”的怪现象必须警惕加上唾弃。

【二】

线上教学乃是隔空上课,教师对着屏幕,学生也对着屏幕。教与学就像硬币的两面,如同姊妹。隔空上课意味着距离,距离不是产生美,而是造成了陌生,造成了不便。

回避距离的比比皆是。凭经验靠感觉,以为学生听懂了以为学生很配合,于是乎,侃侃而谈滔滔不断。引入,解读,例题,练习,有条不紊,衔接无痕。事实不容回避,学生根本就不在对面,教师触摸不到学生,学生也触摸不到教师。

发牢骚,摇头叹息的也不少见。教师干着急有学生风雨不动,教师独角戏有学生连观众都不想当,言而总之,学生不听学生不做学生不急。事实不容回避,“一母生九子,子子不相同”, 即便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也是存在的。

钉钉腾讯都有点名功能,按钮点下 “一分钟签到”,学习状态瞬间知晓;钉钉腾讯都有视频功能,在线直播露脸连麦不断,学习监控无死角。高科技自有高科技的妙用。事实不容回避,发呆走神恰是学生活力充沛的象征。露出学生的真身也只是代表的形而不非神,哪个都不能保证他“身心都在曹营的”。再进一步,签到不成功未必代表学生不学习,比如正痴迷沉思或者演算,他没有多余心思理会签到的。

疫情需要,居家学习。居家学习和居家工作大致相同,难免产生莫名的烦躁。初中学生,十三四岁的孩子,个子再大也不成熟,思维不完善自理能力也普遍不强。发呆走思懈怠完全可以想象的到,完全可以理解。

困难有多大,我们发挥的余地就有多大。教学隔空,交流不畅,我们可以换做其他渠道。比如教学引入,网课全可以发挥教材的优势,鼓励学生去阅读,去发现,去总结。可以动员学生,上传带有自我探索色彩的图片,一个勾画一个批注足可以成为表扬、肯定、树立典型的好机会。

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恰恰是我们的教学指南。

【三】

教学是两层意思,教师去教学生来学,配合默契了教学还会有效果。目标教学提倡的“反馈矫正”原理就在于,教师及时把握学情,因材施教,教学才能浑然天成“有根基有方向有力量”。

教学反馈,课堂表现、家庭作业、座谈家访、阶段考试渠道多的很。而一旦进入线上教学,反馈渠道更多层面落在了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情况上。

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师一个眼神就能够照顾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九牛二虎之力下涉及的也相对面窄。达成顺畅交流的,能够表达发现问题困惑的,数量较少也很难做到及时。甚至,所谓练习作业教师能见到的只是图片,图片却是能够随意涂改复制粘贴的,因此反馈也很难让人“眼见为实”。

质疑反馈的真实性,才有个教师对时间的肆意占有。似乎只有多讲才会有学生的多听,似乎只有多听才会有学生的多领会多理解。学生的逆反常常表现在抵制唠叨层面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问题如果在于对知识得把握模糊,多讲只会造成越讲越糊涂越讲越反感。盲目挤占时间也只能看作无为的消耗。

灵光一闪,顿悟的魅力不可忽视。三角形全等是初中阶段逻辑推理的隆重开始。唯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判定方法才会成为学生的经验扩充。而认可经验,大多借助的是活动。比如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单纯具备一条边相等,单纯具备一个角相等,一条边一个角相等,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画图、测量、拼摆,常常在不以乐乎当中教学就结束了。无头无尾或有始无终,教学一样的尴尬。

如果将活动放到课外进行,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画图、测量、观察、发现总结,教学就会是另外一番样子。不是教师硬性要求,而变成学生的自觉探究。探究过程则会成为问题解决的范例,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若干年后,遇到类似问题,或许结论已经模糊了,而探究过程将会成为宝贵的资源。这才是学习的精髓,这才是我们教学魂在发挥作用。

相比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属于新事物。教学是人类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昂立潮头,不进则退。面对新事物,需要我们用教学的眼光去观察,需要我们用教学的方式去表达,需要我们用教学的方式去思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既有实在的付出,又有实在的收获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气风发而跻身风流人物的行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