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65捷有所悟:打开思维,用点哲学
(2022-03-19 09:21:26)
标签:
365教育 |
捷有所悟:打开思维,用点哲学
【序曲】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课堂得以灵动了许多。尤其是合作交流,仅仅靠观察猜想不足以发现问题,仅仅靠个体的力量又力不从心,讨论就成为了课堂的一道风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不乏言辞激烈,不乏面红耳赤,也不乏赞叹和掌声。
风景归风景。事实却是尴尬:交流,讨论,争辩大多停留在同一水平线。表面上的热度经不起推敲,就像三四十度的白开水,既不刻骨也不铭心。
问题在于:“热闹是他们的,旁观者清”。任务观点,来自教师;操作步骤,来自教师;调度指挥,同样来自教师。激活学习,最珍贵的是欲望,有个欲望才会自主。释放学生潜力,提高问题的开放性,贴近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会因为感兴趣而成为“乐之者”。
数学家都是哲学家,哲学家也都具备数学家的缜密。哲学学习有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活着的思考和辩论。思维的深度,仅凭物质酬劳难以持久,精神世界才是源泉。
前不久,我就做了个“激活思维”的尝试。所用素材是普鲁塔克的悖论“忒修斯之船”:一艘船航行多年,每一块甲板都换过了,每一个零件都换过了,你认为它还是原来的船吗?
不要低估十二、三岁学生的头脑。一石绝对激起了千层浪,而且是迷人的浪花朵朵。
【学生作品】
我认为一艘零件全部换掉的船不是原来的船。在最后的一个部件替换掉的时候它就是忒休斯之船了,以前的部件重新组装一艘忒休斯也只能称为以前的忒休斯,这可以说是两艘吧?【张禹侬】
短评:张禹侬学观点鲜明。称为“船”是可以的,但此船非彼船,因为连“最后一个部件都替换掉了”。
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因为组成船的元素虽然被替换,但是同类元素之间是完全一样的,没有性质的区别,用这个木材代替船的那个木材,船的性质不发生任何改变,整个船的结构基本没有改变,即使有一些改变,也就像是你比你几年前变老了一点似的,所以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刘坤皓】
短评:反驳直抵要害,甲板就是甲板,螺丝钉就是螺丝钉,“同类元素没有本质的区别”,“变老”此乃规律使然,“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船,还是那艘船”。思维碰撞自此展开了。
我认为一艘全部零件都被替换过的轮船还是原来的轮船。 第一,虽然所有的零件都是新的,但是一艘船所经历的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所经历的大风大浪是一艘新轮船无法改变也无法替代的。第二,我认为这艘轮船活在了人们心中。也许在许多年后,人们回忆起这段旅程,想起的一定是那艘老船,而不是一艘看似崭新的船。第三,我认为这一艘船的建立之本就是乘风破浪,完成自己的使命,不能说因为船的零件新了,本意就改了。只要这艘船一天坚守建立之本,他就还是那一艘轮船。如以上三点,我的立场是一艘全部零件都换过的轮船还是原来的轮船。【李俊瑶】
短评:分条缕析,层次分明,有理有据,直指重点,李俊瑶分明就是手持“鹅毛大扇”的诸葛孔明。而,“坚守建立之本”,可以理解为“怀抱初心”,辩论层次陡然提高。
当船更换第一个零件的时候,船就已经不是原来的那艘船了。但它只是船身改变了,船的意义是不停奔赴彼岸。更换再多的零件,梦想不变、信念不变,它始终向往着彼岸,它不断行驶,它的初衷始终不变,那么他就没有变。假设说,在我幼年时期,我的思想不够成熟 做事不够稳妥,但我一直努力,变得越来越好,改变思维方式,改变说话做事,一直向着一个目标去奋斗。我和昨天的我不一样,但我一直是我。旧零件换成新零件,工作效率会提高,可能结果会不同,但只是更快的奔向了彼岸,更快地奔向了自己的梦想,它走的那条路是没有变的。轮船有编号,我认为一个编号代表一个使命。无论零件怎么去更换,他的使命永远不变。他的信念永远不变。【修文函】
短评:三国孔明舌战群儒,纪晓岚铁齿铜牙,不过如此。我怀疑自己的眼睛,但分明就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学生在阐述。有退有进,进退自如,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前进到联想自己的生活,到自己的成长,到人生梦想,到使命与担当。不禁惊呼,“船就是船吗……”孺子不可等闲视之。辩论,里程碑式的转折现了。
船只是个定义,人类一直换细胞那就不是一个人了吗,河水一直在流水都不是原来的水了那就不是这条河了吗,这么说的想就还是之前的船,所以不变,依然是以前的船,人的想法可能随时发生改变,但本质没变,船也没变。【张禹侬】
短评:学生们有了标准意识,尽管还比较模糊,比如什么是船,什么是人类,什么是河水。遵循“本质”,依照“本质”,学生们开始思考“我是谁”了。
在课堂上,我说这艘船在现实中不存在,在人的心理中存在,后来我想了一下,觉得这样的说法没有说服力,毕竟人的内心世界并不算现实,只不过是大脑里虚无缥缈的记忆,几乎不存在,所以说内心中留下痕迹是说不通的。后来我决定不探究无实在意义的思想方面,打算通过现实中的物理方面来探究,我记得我了解过,从基本粒子层次上看,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中又含有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而世间万物之所以不同的原因,就是由于原子内部各种材料的组合方式,连接方式,排列方式不同,所以说世间万物从微观层次看应该是相同的,所以说无论这艘船换了多少零件,换成了什么零件,不看它的表象,从微观层次看,从基本粒子看,它的物质构成全都是相同的,只是排列和连接的顺序不一样而已。比如我举一个例子,123和321,都是由相同数量的1、2、3这些数字构成的,它们的物质和数量是相同的,但它们为什么不一样呢?就是因为三个数字的排列顺序不一样,所以造成了这样的差别,所以说世界上各种物质的不同,几乎也是如此。因此我的观点就是:船还是原来的船,虽然它不一样了,但它的本质或者说物质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短评:数学天才就是数学天才。牛晴峰同学深入到了物质结构的维度,深入到了数学排列组合的高度,得到了“物质不灭理论”。科学才是硬道理。保障思维的,是科学的支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个数和自身是统一的”这么说是没有意义的,假设原来的忒修斯之船 1分裂成我们有换过零件之后的忒修斯之船 2(船长没换),以及,用原来零件拼成的忒修斯之船 3。他们还是从前的忒修斯之船吗?一个松散的同一性标准有这样一个bug,如果我们认为一个对象与他近似的对象都是同一的 ,那我们只要允许同一性质物质的传递,就可以导致不同性质的物质出现,或每个物质都和其他同一好矛盾…或许我们能再提一个相同悖论验证一下:一位母亲的女儿很像她,但他真的能代替他的母亲吗?浅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再比如,一件打满补丁以致体无完肤的衣服,你能说他是从前的衣服吗?我上网查询了一下,有人把忒修斯之船和堆垛悖论放在一起研究。个人观点是完全不能相比的。如,两个堆垛,其中一个少了一粒谷子,那可以说他们两个的性质是一样的。但如果说两艘船,另一艘少了一个零件,甚至一个铁原子,那他们两个性质肯定是大不相同的。说实话,这件事情很矛盾。(可能只有我很矛盾)但单从感性的角度来说,人不管经历了什么,不管沧海,亦或者桑田,人的灵魂永远不死,它始终是纯净无暇的,灵魂依旧是那个灵魂,不管换了个甲板,还是换了个零件。【程妍陆】
短评:学习数学,需要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相结合;人的成长,需要感性和理性的融合。程妍陆,演绎推理感性理性的完美化身。而,“沧海桑田,洁净无瑕,灵魂依旧是那个灵魂”,文学色彩浓郁程度可窥一斑。孩子们的成长是思维的成长,思维的成长是多种颜色的复合体。
......
【后记】
修文涵找到我,“您对忒修斯之船的本质是怎样理解的呢......”。我满意,学生的思考在继续。
刘坤皓感叹,“世间万物都有忒休斯之船的影子,只是我们没有注意而已”。我满足,内涵深刻绝不逊色于罗丹。
辩论总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无止境,我和同学们都要看准目标一直走下去。目标,由模糊到清晰,走进了学生的意识深处,我欢呼。
因为多角度全方位深剖析,学生中的不理智注定会减少很多,学生们中的“愤青”注定会减少很多,学生中的“思考者”注定会渐渐多起来,学生的“热情兴趣”注定被大大激发起来,因为,他们已经学掌握了触摸灵魂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