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与陈少游
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一篇叫做“苏小妹三难新郎”。其中的“苏小妹”,是苏东坡的妹妹;而这个“郎”,则是苏东坡的门生秦观,秦少游。
当然了,苏东坡未必真有苏小妹这个妹妹,但肯定是有秦少游这个门生。
秦少游是扬州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的进士。他深得苏东坡、王安石的赏识,号称“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写的诗词高古沉重,文丽思深,感人肺腑。曾官至秘书省正字、国史官编修官等职。
但好景不长。不久,他便经历了一路遭贬、一路南下的历程。他的老师苏东坡是“黄州、惠州、儋州",而他自己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杭州、处州、郴州、横州、雷州″间遨游。
秦少游为什么被贬?官方的说法是被执政的新党排挤。那么,新党为什么排挤他呢?官方的说法羞羞答答,模棱两可。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咱们就没有羞羞答答模棱两可的必要了。依我看,秦少游不断被贬,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脱不了干系的。
秦少游的诗词虽然写得好,但总给人一种“不正经”的感觉。在秦少游流传下来的500多首诗词中,约有四分之一写的是“爱情诗”。当然,写“爱情诗“本来不是毛病,但“爱情诗”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都是青楼女子,这就是毛病了。连豁达的钱钟书都说他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那就难怪当时的人要检举揭发他的“不检”之举了。
文如其人。秦少游的诗词“不正经″,人也“不正经”。
有一次,有位体面人物请客,秦少游也在被邀请之列。主人为了表达诚意和热情,让宠姬碧桃亲自出来劝酒。一看见如花似玉的碧桃,秦少游的眼睛就一直发直。眼睛直了一阵子后,他干脆直来直去,反倒劝起碧桃的酒来。主人一见,赶紧打圆场说:“她不会喝酒。″不料碧桃却来了个顺水推舟,娇滴滴地说道:“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说完,她斟满桌子上最大的酒杯,一饮而尽。面对此情此景,秦少游的爱情才情一古脑儿奔涌而来,当即赠送碧桃《虞美人》一词,"只怕酒醒时分,断人肠″的千古名句,横空出世。
与这位主人比,另一位请秦少游喝酒的人更郁闷。这场酒宴排场更大,众姬侍酒。在侍酒的众姬中,有位擅长箜篌的姑娘,一下子引起了秦少游的注意。但这次,秦少游的眼睛没发直,而是改成了直接放电。正在二人眉来眼去之际,主人去了厕所,而恰巧又刮来一阵风,吹灭了蜡烛。说时迟那时快,箜篌姑娘纵身奔向秦少游。此处省略若干字之后,姑娘在秦少游的耳边低声说了一句:“今日为学士瘦了一半。”事后,秦少游耿耿于怀,专门写了一首《御街行》。当然,他也省略了若干字。
虽然秦少游的诗词“不正经”,人有时也表现得“不正经”,但这些“不正经″毕竟是打了引号的。实际上,秦少游还是很正经的,尤其是论起国事来,他更是相当地正经。
不错,秦少游以诗词而名垂青史。但岂不知,正是由于他的诗词之才,才掩盖了他在文赋和书法等方面的才华,更忽略了他的策论水平。
策论,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文体,约等于现在的政论文。但古代的策论与现在的政论文又有很大不同。它是臣下向君王提出的有关国事、朝政的意见和建议,其阅读对象,主要是帝王。因此,策论的写作,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诗词歌赋。正如秦少游自己所说:“作赋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饾饤为偶俪而已。若论为文,非可同日而语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秦少游在策论的写作上下了许多功夫,也使他的策论达到了“辞华而气古,事备而意高“的地步。而且,一写就是50篇。
但是,坏事了。
正是因为策论是向君王提意见和建议的,那就难免有批评之意、″妄议″之嫌。再结合你秦少游日常的“不正经”表现,再不贬你,还等着炒菜吗?
所以,秦少游的一路被贬,正是由于他闲着没事就向朝廷献计献策,而且还时不时地抢抢男人的风头,拍拍女人的马屁。
但是,并不是所有献计献策的、抢别人风头的、拍别人马屁的人都挨贬。比如,唐朝的陈少游。
陈少游,少习老庄,聪敏善辩,成人后也不出意外地进士及第。他从县令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到权倾一方的淮南节度使。和秦少游比起来,人家陈少游简直是顺风顺水。
当然,要想在官场上顺风顺水,拍马屁是必须的。但陈少游与秦少游不同,人家拍马屁的对象,可不是什么青楼女子,而是有权有势的高官。
唐永泰三年,陈少游被任命为桂州刺史。但陈少游认为此地位于五岭边缘,属蛮荒之地,便想谋求到一个离京师近点的州郡做官。当时,宦官董秀掌管枢密之权,于是,陈少游就打起了他的主意。陈少游在董秀家附近的客栈开了一间房,全天候等待董秀的出现。接头暗号对好后,陈少游当即孝敬董秀一大笔钱,并承诺以后每年再奉献5万贯。董秀心领神会。几天后,陈少游便如愿以偿地改任为宣州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唐朝风光不再,全国上下都在为钱粮而发愁,底层百姓更是穷苦不堪。此时,身为淮南节度使的陈少游,急国家之所急,慷慨激昂地上奏皇上,强烈要求将本道的税赋每千钱增加二百钱。皇上一见奏折,高兴得昏天黑地,马上诏令全国:要扎扎实实地学习陈少游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淮南道的经验,税每千钱增加二百钱,盐每斗增加一百钱。
两年后,陈少游奉命讨伐叛军李希烈。屯兵盱眙时,可能是受到小龙虾的启发,陈少游也张牙舞爪起来,派人夺走了盐铁使包佶的800钱帛和3000多士兵。包佶忍无可忍,就派人去京城找皇帝告状。但皇上听完后却振振有词地说:“少游国之守臣,或防他盗,供费军旅,收亦何伤?”
秦少游献给皇上的,是策论;抢夺别的男人的,是风头;拍美眉马屁用的,是诗词。而人家陈少游,献给皇上的,是钱;抢夺别的男人的,还是钱;拍马屁用的,是钱是钱还是钱。所以,秦少游一路跌跌撞撞,陈少游一直平步青云,也就毫不奇怪了。
秦少游死后,苏东坡曾经痛心疾首地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是啊,一个秦少游倒下了,世上再无秦少游。但是,一个陈少游倒下了,千万个陈少游却站了起来。
一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爱秦少游″。不错,秦少游值得我们去爱,尤其是他那令人百感交集的诗词,他那风流倜傥的作派。但是,我们虽然爱的是秦少游,但追求与践行的,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陈少游。
人们常说,当下的社会是“撕裂″的社会,这很可怕。但爱着秦少游却追求陈少游这种人格的“撕裂”,却如火如荼地与“撕裂″的社会互相捧场。这,难道不更加可怕吗?
前一篇:一声咳嗽你要懂
后一篇:花木兰的“名人效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