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咳嗽你要懂

前苏联有部老电影,叫《列宁在1918》。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列宁被阶级敌人枪击后,革命群众聚集在克里姆林宫外,焦急地等待有关列宁的伤情的消息。突然,克里姆林宫的大门打开了,一位领导向等待着的群众大声宣布:“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了,他已经不发烧了!”
这句台词的潜台词是:既然列宁同志不咳嗽了,那就说明他的伤情好转了。而这句台词的潜台词的潜台词则是:咳嗽,就是有病。
咳嗽当然是病。如果有谁认为咳嗽不是病,那才是真的有病。咳嗽不但是病,而且是一种很特殊的病。其最明显的特征,正如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所说:“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贫困和爱,你越想隐瞒越欲盖弥彰。″
正因为咳嗽有“无法隐瞒"的特点,所以可以推断,咳嗽,应该是人类最早觉察到的疾病之一。事实也果然如此。我们中国人早就对咳嗽有了透彻的认识。《内经》中,已经对咳嗽的病因、病症、病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等有了详细论述。《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更把咳嗽分为了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而《景岳全书》,则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不管中医怎么分类,咳嗽,毕竟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行为。元代大画家倪瓒,本来就是个有洁癖的人。有一次朋友来访,由于咳嗽“无法隐瞒″,就当着倪瓒的面咳嗽了两声。朋友走后,倪瓒马上领着仆人到处寻找朋友咳嗽后吐出的痰。最后,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痰渍,倪瓒便命令仆人把大树锯掉。在大家的劝说下,倪瓒虽然打消了锯树的念头,但还是把这棵大树从上到下清洗了好几遍,才肯罢休。
而且,不但人不喜欢咳嗽,据说甚至连鬼神也不喜欢咳嗽。所以,古代帝王在祭灵时,咳嗽,是一项绝对的禁忌。如果一不小心没控制住,那就要大祸临头。
虽然人类甚至鬼神都不喜欢咳嗽,但咳嗽终究还是避免不了。不但避免不了,咳嗽,还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备借到荆州后,并没有归还的意思。不但不想归还,还在自己攻打益州时,派自己的哥们儿关羽前去镇守。这下子可把东吴的孙权气坏了,于是便派大将军甘宁前去攻打。一听说东吴派人来抢荆州,关羽怎么能答应?一个月黑风高的杀人放火夜,关羽率领五千精锐,准备偷袭甘宁。当时甘宁的先头部队只有三百人。若是关羽一意强攻,甘宁定当全军覆没。但甘宁毕竟勇武过人。面对河对岸的关羽,甘宁大声咳嗽了一下。可就是这一声咳嗽,便把不明底细的关羽吓得退回了荆州城。
一声咳嗽,吓退了武圣关羽,这是咳嗽的威力。
我们都知道,古典音乐会的演出现场和流行音乐会的演出现场不一样,需要绝对的安静,当然也不能咳嗽。所以,著名指挥家苏提往往在音乐会开始前,给观众发放喉糖,以减少可能发生的咳嗽。有一次,著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卡拉丝在演出《茶花女》时,台下突然传来了一阵咳嗽声。这阵咳嗽声的分贝如此之大,以至于录音师在录制卡拉丝的演唱时,也同时把这阵咳嗽声录了进来。令人惊奇的是,这阵咳嗽声不但没能影响卡拉丝的演唱效果,反而更加衬托出了她深厚的艺术功底。几十年后听来,卡拉丝这段被称为“咳嗽版本"的录音,仍然有着惊魂动魄的艺术效果。
一声咳嗽,成就了一段音乐史上的佳话,这是咳嗽的魅力。
《庄子.秋水》篇中有一则寓言说,只有一条腿的夔遇到了一只百足之虫,于是夔怀着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心情对百足之虫说:我有一条腿就可以腾跃而行,而你却长那么多腿,有什么用?百足之虫说:我长这么多条腿,就像咳嗽的时候喷出的唾沫星子一样,大的如珠,小的似雾,散杂而下,都是自然形成的。至于说什么原因,那就不好追究了。从此,咳嗽时喷出的唾沫星子,就成了夸奖别人谈吐优雅、文词俊美的代名词。汉赵壹《刺世疾邪赋》说:“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晋书.夏侯湛传》说:“咳唾成珠玉,挥袂出风云。”陈师道的《嘲秦观》说:“若为借与东风看,无限珠玑咳唾中。”明人李贽说的更具体。他说:“王景文在太学,与九江王阮齐名,阮尝曰:‘听景文谈,如读郦道元《水经》,名川支渠,贯串周匝,无有间断,咳唾皆成珠玑。’”
一声咳嗽,便使唾沫星子变成了绣口彩章,这是咳嗽的功力。
1799年,如日中天的拿破仑气势如虹地攻入了中亚,并俘虏了1200名土耳其士兵。人类虽然有残忍的一面,但凶神恶煞的战神也有大发慈悲的时候。看到这些战俘,拿破仑善心大发,就想放了他们。但正在他准备下达释放命令的时候,拿破仑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嗽以后,他随口说了一句:“我这该死的咳嗽!”此话一出,下属们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这1200名土耳其战俘杀了个精光。原来,下属们把拿破仑“我这该死的咳嗽″这句话,错听成了"把他们全杀光”。至于为什么把“我这该死的咳嗽″错听成了″把他们全杀光”,您就别和我较真了,因为我不懂法语。
一声咳嗽,居然能够导致1200条生命枉死,这是咳嗽的妖力。
当然了,我不说你也知道,因为咳嗽而枉死的,决不仅仅是这1200名土耳其战俘。远在2400多年前的雅典,无论耄耋之年的老者还是身强力壮的青年,突然间不约而同地咳嗽起来。在咳嗽中爆发以后,便纷纷在咳嗽中死亡。显然,这是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瘟疫。据说,一位医生发现火有防疫效果,所以才最终挽救了雅典城。否则,雅典,可能早就成了玛雅了。
无论咳嗽具有怎样的威力、魅力与功力,但令人望而生畏的,还是那让人死亡的妖力。但是,我不得不遗憾地通知您,有一种咳嗽,比以上任何一种咳嗽都可怕。因为这种咳嗽,竟然根本不像《洛丽塔》中说的那样“无法隐瞒”,而是“无症状感染者″。对于这种咳嗽,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五行顺逆》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他说:“如人君好战,侵陵诸侯,贪城邑之赂,轻百姓之命,则民痛喉咳嗽。”
宋代诗僧释云贲在一首偈诗中写道:“维摩病,说尽道理。龙翔病,咳嗽不已。咳嗽不已,说尽道理。说尽道理,咳嗽不已。汝等诸人还识得其中意旨也未?本是长江凑冷风,却教露柱患头。”
不怕您笑话,释云贲这首诗,我根本就没看明白是啥意思。但是,我可以看不懂释云贲的这首“咳嗽诗″,但您可千万别看不懂咳嗽。否则,那些年的那些人,可就白咳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