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片雄心在尿壶

(2019-11-27 09:18:22)

请问,厕所里的设备为什么叫“马桶″?外面找的情人为什么叫“马子″?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马桶″与“马子”,它们都来源于一个响当当的东东一一尿壶! 

尿壶这玩意儿历史悠久,用途明确。曾几何时,那可是家庭生活中必备的固定资产。据说,从汉代的时候起,尿壶有了一个憨态可掬的雅号,叫“虎子″。于是,″虎子″便在漫漫长夜中陪伴着人们走进了雍容华贵的唐朝。唐朝的开国皇帝叫李渊,但不幸的是,李渊的爸爸不叫李刚,而是叫李虎。本着百善孝为先并为尊者讳的原则,对不起,尿壶,不,虎子,从今后你只能叫"马子″了。于是,拉屎撒尿的设备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马桶″,释放荷尔蒙的设备也就不好意思理解但很好理解地成了“马子″了。

 但无论是叫“虎子″还是“马子″,尿壶终究是尿壶,骚、臭、脏是它的典型特征。但事事都有例外,尿壶也是如此。比如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尿壶,就不但不骚不臭不脏,反而每当尿水袭来,它便散发出屡屡暗香。这把夜壶由99.999纯金打造,质地纯正,造型优美。如果不用这把尿壶,永乐皇帝便尿不出尿来。后蜀皇帝孟昶的尿壶就更不得了了。这把尿壶用七种珠宝装饰而成,简直就是无价之宝。所以,后来的赵匡胤和朱元璋,就时不时地把这把尿壶当做反腐败典型案例,教育子孙和臣子们。而袁世凯的尿壶,是铅做的。据说,正是由于这把铅尿壶,才有了影响中国历史的《二十一条》。 

话说袁大总统日理万机,时常忙得通宵达旦,不能回家。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袁大总统回不回家,值班的妻妾们是不能空岗的。这一晚,值夜班的是小七。到了半夜也不见人影,小七便习惯性地以为袁冤家不会回来了,所以也自然没备好尿壶。不料,不一会儿袁世凯回来了,而且进屋来就想尿尿。这下子小七着了慌,情急之下只好拿把银酒壶充数。但袁世凯一听尿声就不对劲儿,因为铅尿壶泚尿的声音小,而这把壶的声音明显高八度。于是,他便大声嚷嚷起来:“我要铅的!″没想到,这一嗓子把等在外面的两个秘书喊了进来,急忙递上了那份叫做《二十一条》的文件,袁世凯也就顺水推舟地在上面签上了字。 

当然,这只是一个不靠谱的传说,不必当真。但毕竟袁世凯的铅尿壶对丰富祖国的尿壶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无论是朱棣的金尿壶还是孟昶的七宝尿壶还是袁世凯的铅尿壶,虽然有些嘚瑟,但毕竟还能说得过去。有钱都可以任性,有钱又有权凭什么不能再任点性?但真正在尿壶上任性的,这哥仨还数不上。最任性的,是拿别人的脑袋当尿壶。 

春秋时期晋国的正卿智瑶,不能是一个长着大胡子的高大猛男("美髯长大″),而且射卸书诗画辩无一不精。有钱的任性,有权有钱的更任性,没想到这有才的智瑶也任性。于是,有才的智瑶就想联合另外两家任性的人一起反晋。结果,那两家不厚道,反到一半却反了水,搞得智瑶兵败被杀,全族被灭。这还不算,死后的智瑶脑袋被割了下来,经过一番美容,这颗头颅便成了赵襄子的尿壶。 

到了战国,又一位才华横溢的人诞生了,他叫范雎。范雎虽然很有才,但他不任性,而是老老实实地在魏国大夫须贾家做门客。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范雎的才华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露一小手。须贾这个人心眼小,老怕有才的范雎有朝一日取自己而代之,于是就不断地打压他。到后来,又找个理由诬告他谋反。范雎被抓了起来,但他就是不招。那好办,给我打。结果,范雎被打断了五根肋骨,他还是拒不认罪。这时候,须贾和丞相魏齐一起,撬开范雎的嘴,把他的嘴当做尿壶,直接往里尿尿。无奈之下,范雎只好装死,并找个机会逃到了秦国。

 


一片雄心在尿壶

 凭着自己的才华,范雎很快成了秦国的丞相。当时的秦国已经是厉害国了,而魏国却沦落成了亚非拉兄弟,处处仰秦国马首是瞻。这下子范雎来了能耐,不但把须贾好一番羞辱,最后还硬逼着须贾把魏齐的脑袋割下来,送给他当了尿壶。 

当然,把敌人的脑袋做尿壶,赵襄子和范雎并不是个例。这一做法,不但在我们中国源远流长,在欧洲、日本等地也是屡见不鲜。那么,人类为什么热衷于此呢?我想,大概是男人们的荷尔蒙使然。男人们都想做英雄,而要成为英雄那就必须要“尿性″;而要“尿性″,尿就要尿出气势,尿出风采。杀死敌人,消灭的只是敌人的肉体。而把敌人的脑袋做成尿壶,就成了胜利者的光荣象征,失败者的永恒耻辱。一片雄心,就在尿壶。 

尿壶,不但体现了英雄们的一片雄心,更是英雄们展示雄心的锐利武器。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人恼羞成怒,调集大批军舰围攻虎门。对此,林则徐怀着“中国人不是吓大的″崇高信念,开始了运筹帷幄。他吩咐手下准备八百个尿壶,八百顶斗笠,五百箱黄蜂,三百个灯笼。然后,他又下令将黄蜂分装在尿壶里,用瓜络把尿壶口塞住,把八百个斗笠分别栓在尿壶耳上。万事俱备,林则徐亲自挑选三百个骁勇善战的勇士,每人发一个灯笼,带上大刀长矛,趁着月色向英国舰队游去。英国人见状,连忙开枪射击。结果,八百个尿壶被打开了花,尿壶里的黄蜂向英国人蜂拥而去。英国人被螫得哭爹喊娘,狼狈逃窜。中国人用尿壶,不,用聪明才智,取得了抗击船坚炮利的西方反动势力的阶段性伟大胜利。

 一片雄心在尿壶

 

但是,不论是用尿壶来体现一片雄心,还是用尿壶来展现一片雄心,都是自己人格上的胜利,对敌人人格上的污辱。流氓出身的刘邦,不就曾经把牛逼哄哄的儒士的帽子拿来当尿壶吗?虽然自己的帽子被当成尿壶的儒生们老大不高兴,但事实上,不但他们的帽子是尿壶,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尿壶?更别说除了自己做尿壶还替别人捧尿壶的宋之问们呢? 

不用不服气,连当年上海滩老大杜月笙,不也是感叹自己就是一把“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一下,不需要时放在床底都嫌臭″的尿壶吗?电影《古惑仔之猛龙过江》中的台词说的更直白:一旦天下太平了,搞政治的人觉得你这个尿壶又脏又臭,恨不得一脚把他踢开。 

虽然杜月笙们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尿壶″感叹,但古往今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老太太的尿壶一一挨泚没够″的历史使命而争先恐后地充当尿壶的人,却如滚滚尿涛,汹涌而来。这,能怪得了那些“一片雄心在尿壶″的“尿性″的人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胡说茶壶
后一篇:利玛窦进京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