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爹的学问

(2016-11-28 08:27:04)

认爹的学问

认干爹,是人类的传统,直至现在。但认谁做干爹,怎么认干爹,或者愿不愿意当干爹,等等,却是个极有学问的事儿。

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但自从认了大太监曹腾为干爹后,一下子就让小门小户的人家步入了权贵行列。而大受裨益的曹操,20岁就做了郎官,没多久就被提拔为洛阳北部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终成一代枭雄。到南朝的时候,也有个姓夏侯的将军,叫夏侯𧃍,儿子叫夏侯譒。当时,侯景权倾朝野,并大有取皇帝而代之的架势。于是,夏侯譒便干脆把“夏侯”中的“夏”字去掉,改称“侯譒”,做起了侯景的干儿子。而北朝的和士开则更胜一筹,因为他有一批干儿子。有一次,和士开得了怪病,按医嘱,只有喝大粪汁方可治愈。和士开喝又不敢喝,不喝又怕死,烦躁不已。此时,其中一个干儿子挺身而出,一仰脖便将一碗大粪汁喝下。干儿子的英勇行为感动得干爹豪气干云,端起大粪汁一饮而尽,果然“粪到病除”。到了明朝,大太监魏忠贤的干儿子就更多了,号称“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人多力量大。儿子们凭着干爹的势力加官晋爵,干爹借助干儿子们横行朝野,相得益彰。

但是,因为认干爹而名垂青史的,还得说是后晋皇帝石敬塘。936年,石敬塘起兵造了主子李从珂的反,惹得李从珂龙颜大怒,发兵围困太原。为求自保,石敬塘求助于契丹,并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认契丹皇帝为干爹,自己甘做“儿皇帝”。石敬塘这一认爹之举,被人唾骂千年。曾经做过石敬塘手下大将的后汉皇帝刘知远,虽然在起兵之初也曾认辽世宗耶律阮为干爹,但他深知这种认干爹方法的不光彩性,所以一当上皇帝便马上来了个销毁所有证据,死不认帐。
明末抗清名人史可法,是我们世代传颂的民族英雄。但这位大英雄却在如何认干爹的问题上犯了糊涂,裁了跟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南明政权采取的是一厢情愿的“借虏平寇”政策,即借清朝的军队来剿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史可法不但是这一政策坚定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更是发起人。史可法对皇帝说:“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于是史可法选派了一个友好代表团,带着十万两白银、一千两黄金、一万匹绸缎去向大清“通好”,感谢他们杀退了李自成,并愿意认大清为“干叔”,结为叔侄之盟。没想到,多尔衮的回答十分简单:别说认干叔,就是认干爹也不行。并拘杀了代表团团长,把其他成员赶出北京。既然认干爹干叔的计谋不成,那就死抗到底吧。当时史可法手下有四大主力部队,其中一个就是高杰的部队。这高杰乃李自成的同乡并与李自成一同起义,而后投降明朝并做了总兵官。正当此时,高杰却被已经投降了清朝的另一个总兵官许定国设计谋杀。幸亏史可法及时赶到,把高杰的部队完整地接收下来,并立高杰的儿子为世子,继续统领部队。但高杰的妻子邢氏觉得儿子还小,统领大军恐难以服众,便想让儿子认史可法为干爹,以提升威望。没想到咱们的史大英雄不愧为英雄,根本不屑认流寇出身的人的儿子为干儿子。不认就不认吧,他让别人认,于是便让高杰的儿子认一个太监做干爹,这不明显侮辱人吗?结果从此以后,高杰的部队与史可法离心离德,并在清军进攻扬州前投降了清朝。

一代英雄史可法,却因为在干爹的问题上不明就里,抱憾终生。对此,我只能敬其忠烈,痛其无能。末了,我们还是用鲁迅的话来结束吧:“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往往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颂那一群烈女。仿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中国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愁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什么勾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