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还是“干”?

(2016-10-31 10:10:10)

“干”,还是“干”?

汉字中有个“干”字,有时读作“干活儿”的“干”,有时读作“干杯”的“干”。为什么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活儿都由一个“干”字来干,我始终搞不清楚。但历史上有个人搞得很清楚,但不是通过研究文字,而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这个人,就是西汉的开国元勋曹参。

曹参是刘邦的沛县老乡。打从起事之时起,曹参就一直跟随刘邦。虽然曹参的名气没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大,但他有两个非常显著的优点,一是忠诚,二是实干。所以刘邦成了高祖后封赏第一级18个功劳臣子的时候,将曹参排在了第二位。说曹参忠诚,因为他从来都是唯刘邦的马首是瞻,指哪打哪;说曹参实干,因为他历经大小战役无数,且往往都是冲锋在前。夺胡陵、战方与、取薛县、攻丰邑⋯⋯特别是在攻打爰戚和亢父时,曹参都是第一个登上城楼。击王离、围赵贲、破杨熊、败吕齮⋯⋯场场都是硬仗,他都能做到无坚不摧,直到打下咸阳,灭了秦朝。楚汉相争后,他又跟随刘邦南征北讨,打败项羽。之后,他又以左丞相的身份辅佐韩信,扫荡诸侯。活捉魏王豹、斩杀赵相国夏说、捕获齐丞相田光。曹参一生,打下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侯、御史各一人。

曹参的前半生,就干一个活儿:埋头苦干。可干着干着,他却把“干活儿”的“干”改成“干杯”的“干”了。刘邦定都长安以后,取消了韩信的齐王封号,改封了自己的长子刘肥,并意味深长地派曹参去做齐国的相国。江山既定,治国才是要紧之事。于是曹参多方征求治齐之策。他听说胶西有个盖公有些能耐,便不惜重金去请。却原来这盖公擅长的是黄老之术,主张的是清净无为。这一主张正合曹参之意,他便照此施行。果然,无为而治反倒让齐国大治。汉惠帝二年,汉丞相萧何去世。曹参听说后,马上吩咐家人打点行装,说我要到长安做丞相去了。果然,几日后朝廷来使,宣诏曹参进京继任丞相。但让人颇为不解的是,曹丞相更加啥活儿也不干,而是整天在家饮酒干杯。有好事者想探个究竟,便去曹参家侦察。但到了曹参家,他仍然是不谈干活儿,只讲干杯。干着干着,连汉惠帝也起了疑心,便责备曹参为什么不好好干活儿而只顾干杯。曹参反问惠帝:您和高祖比谁更圣明?我和萧何比谁更聪明?惠帝的回答当然是高祖比我聪明,萧何比你能干。于是曹参对惠帝亮出了迷底:既然咱爷俩不如那哥俩厉害,那咱们就照着他们的办法做就是了。特别是我,只要“萧规曹随”,就可以啥活儿也不干,痛痛快快地干杯就是了。

曹参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但他却用不是特别聪明的大脑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干活儿,什么时候干杯,可是大有学问的事。或者说,“干”,还是“干”,绝对是个技术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地主启示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