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16-09-15 12:47:11)

李渠小学课题组    吕建玲

 序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识字的检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熏陶都能在朗读中体现出来。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就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所以才流传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这样的古训。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生疮”,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最后终成大家。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也曾经是我们中小学校园里最最令人陶醉的晨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缘由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是沟通读者与文本互动的桥梁,是读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中,朗读往往成为课堂的匆匆过客,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孩子在思想上不能重视朗读,相对城市的孩子来说比较胆小,鉴于上述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价值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抓实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2、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训练的有效
,激发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力求达到大纲中提出的要求。


 
   3、通过研究和实验,使学生的朗读习惯有较大的改变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有所提高


    4
语文知识面有一定程度的拓展,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朗读说话练习,促进朗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
加强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指导,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朗读是
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一种熏陶读一篇好文章会让人心荡神弛,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豪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

   三、研究范围和对象


   
以本校一、二、六年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年级作为对比班级


   
四、研究工作指导思想和原则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
调查观察法、评比激励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考大量文献,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综合研究者们分析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策略。结合本班和其他几个班学生的朗读能力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针对本课题研究,在阅读教学中边实践边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调查观察法:调查我校几个班级学生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筛选,从中寻求解决的朗读训练方法。


 
4.评比激励法: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鼓励,从而激励其他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


  
  5.案例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记录课堂内发生的真实故事或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记录选择要研究的对象,对于他的进步及时给予评价,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每堂研究课有实践个案,并做好小结工作,结题阶段写好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研究报告。

    六、研究内容

    1.研究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和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2.研究朗读能力对小学语文高效学习的影响。

 3.研究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方式和方法。

    4.研究以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挖掘学生的朗读兴趣。

 、课题过程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过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6年5——6月)


1
.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刊物中有关资料,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料,认真研读,学习理论知识,确立课题主题。


2
.调研观察学校学生朗读状况和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要求,制定方案, 完成课题论证、申报准备工作


3
.运用图书馆资源、计算机网络,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明确方向,确立研究课题的主题,完成课题论证、申报准备工作。


4
.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师生在朗读评价方面的现状,整理存在的问题。


5
.撰写学习心得。


6
.撰写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6年7——11月)


1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设计课题研究前期调查问卷,开展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朗读方面的基本状况,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分析报告。


2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对照新课标的具体标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朗读能力发展水平,展开小学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具体研究,探索小学朗读训练教学策略。


3.
针对师生在朗读方面的不良现状,抓住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流程,形成可灵活操作的朗读方式和基本流程。

1前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第一轮研究课例或案例分析报告。

3第二论研究课例或案例分析报告。

4课题研究心得。

5课题研究论文。

6后期调查问卷设计。


4
、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6年12月)


1.
整理各阶段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总结阶段计划安排。


2.
进行后期调查问卷,验证实践,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撰写分析总结报告。


3.
撰写研究论文。


4.
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科研论文


(3)教学案例


5)典型课例


6)活动实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