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16-09-15 12:47:11)李渠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缘由
二、课题研究目标及价值
2、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训练的有效性,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能,力求达到大纲中提出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加强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指导,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对作品是一种感化、一种熏陶。读一篇好文章会让人心荡神弛,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豪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
我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咏,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观察法、评比激励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方法。
2.研究朗读能力对小学语文高效学习的影响。
本课题研究过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6年5月——6月)
1.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刊物中有关资料,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料,认真研读,学习理论知识,确立课题主题。
2.调研观察学校学生朗读状况和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要求,制定方案,
3.运用图书馆资源、计算机网络,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明确方向,确立研究课题的主题,完成课题论证、申报准备工作。
4.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师生在朗读评价方面的现状,整理存在的问题。
5.撰写学习心得。
6.撰写开题报告。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设计课题研究前期调查问卷,开展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朗读方面的基本状况,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分析报告。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对照新课标的具体标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朗读能力发展水平,展开小学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具体研究,探索小学朗读训练教学策略。
3.针对师生在朗读方面的不良现状,抓住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流程,形成可灵活操作的朗读方式和基本流程。
1前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第一轮研究课例或案例分析报告。
3第二论研究课例或案例分析报告。
4课题研究心得。
5课题研究论文。
6后期调查问卷设计。
4、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6年12月)
1.整理各阶段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总结阶段计划安排。
2.进行后期调查问卷,验证实践,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撰写分析总结报告。
3.撰写研究论文。
4.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科研论文
(3)教学案例
(5)典型课例
(6)活动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