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敬其父,不必兼其子

(2022-05-21 09:18:10)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敬其父,不必兼其子作者:肖泰

                                               -----读《说苑》(53

     一日,田子方陪魏文侯坐着,太子击进来,众大臣全都赶紧起身迎接,只有田子方没有动身。魏文侯见了,大为不悦,太子当也不高兴。于是,田子方大声说道:如果我为太子起身,无奈不合礼节;如果不为太子起身,无奈又会因此得罪。就让我讲一件事吧!楚恭王做太子时,准备外出到云梦去,在路上,遇到大夫工尹。工尹急忙回避到一户人家去。楚太子下了车,追进门,说道您是大夫,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听说尊敬某人不必同时尊敬他的儿子;同时尊敬他的儿子,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吉祥的了。您是大夫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子大夫,何其为若是?敬其父者不兼其子,兼其子者不祥莫大焉。子大夫,何为其若是?工尹回答说:过去我只望见您的外表,今天我才了解了您的胸怀......听了田子方的讲述,魏文侯连声称赞讲得好,太子击也表示要跟从田子方学习。

     这故事,及这故事里的故事,当然都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所以可以说,明君逢直臣,双方都是幸运的。不过,象工尹、田子方这种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直臣是太少了,象魏文侯和楚恭王这样的明君就更鲜见。"敬其父者,不兼其子,这话说说容易,实行起来又何其难也!

     中国有句成语,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有句俗语,叫"官有多大,娘子有多大,都是比喻一人做官得势,他的老婆孩子,甚至连七大姑、八大姨也一同跟着沾光。高逑因为陪皇上而受宠,他的儿子高衙内也跟着威风起来,欺男霸女,无恶不做。这种"衙内现象,古已有之,世代相传,而于今为烈。我们不妨放眼看一看四周,大大小小的"高衙内哪儿没有?

     既然人人都懂"敬其父者不兼其子,兼其子者,不祥莫大焉的道理,那为什么"衙内现象还得以长期盛行呢?

     首先,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观念的影响。一个人做官得势,不但是为老祖宗争足了脸面,更重要的是老婆孩子跟着沾光。封妻,就是为妻子争个名誉称号;荫子,就是儿子受老子的荫护。正是有了老子这张保护伞的荫护,高衙内们才会有恃无恐地胡作非为。没有高逑,便没有高衙内,这是三岁小孩子都明白的理儿。脱去了衣服,谁还不是同样一张臭皮囊?高衙内头上没有他老子罩着,谁还会尿他那一壶?有了他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俗话说:打狗看主人。何况你要打的不是真正的狗,而是人家的心肝宝贝儿子,那主人能高兴得了吗?

     其次,有些官员为了谋取私利,自己不便于出头露面,故意让亲属出头,以掩人耳目。他的亲属则打着他的旗号,招摇过市。近年来落马的高官,几乎无一例外地让妻子或情妇出面,索贿受贿,聚敛钱财;或者以子女的名义,办企业,开公司,然后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为其大开方便之门。你说是他所为,他却根本不出面;你说与他无关吧,人家凭什么要给那些所谓的企业、公司让路、施惠,弄得人家敢怒不敢言?

     再次,是公众的宠惯。特别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给自己捞取好处,大搞"曲线救国,什么"子女路线、什么"夫人外交,把各种能用的关系都用上了,通过攀附官员的亲友,以达到巴结官员的目的。甭说别人,就连孔圣人他老人家也未能免俗,不是也走过卫灵公的老婆南子的后门吗?无疑,众人的这种宠惯,就更加助长了"夫人"衙内们的气焰,更加恣意妄为起来。

     总之,"衙内现象就象一颗巨大的毒瘤,生长在社会的肌体之上。要想彻底祛除它,除了在干部制约机制上下功夫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要改变打狗看主人的观念,敬其父,不必兼其子。这样,"夫人"" 衙内们见无人买他们的账,也只有干瞪眼生气的份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