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巨蛋
两会期间,“版权”再度成为热点话题。
不仅有代表委员畅谈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更有有64位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完成《著作权法》修订工作纳入国务院2017年第一档立法计划。
事实上,自2014年起,版权便成为两会期间愈加为人重视的话题,呼吁加快修订《著作权法》等版权环境问题频频出现于两会期间的讨论中,马化腾也不止一次的呼吁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培育正版消费理念,加强网络版权保护。
的确,近年来维权事件屡见不鲜,不仅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网络文学抄袭事件的发酵、“好声音”综艺旷日持久的版权争夺战,就连二次元圈的版权攻守战也伴随着近日b站宣布的“为up主维权条例”而正式打响。
昨日,伴随着一封由星空华文传媒ceo田明亲笔签署的道歉信曝光,唐德与灿星、浙江卫视旗下蓝巨星的一场“版权争夺战”在香港仲裁结果披露后又增添一份力证。
侵权案与证据的频频曝光背后,是一场大刀阔斧的“版权革命”,人们普遍相信中国的“版权蛮荒”时代必将终结,而只有具备严肃的版权意识才有权成为合格的创作者,也是对知识产权最好的维护。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7/2baf0756ff9be199050796a3f1b5e536x500x640x40.jpeg版权蛮荒时代成历史" />
1
“好声音”版权之争始末,“版权方”终获胜
去年年初,中国好声音《The Voice》荷兰版权方Talpa公司宣布与灿星公司终止合作,转而将版权卖给中国另一家影视公司唐德影视。
而作为星空传媒旗下最为赚钱的业务,灿星在失去重磅IP之后,很快推出了一档换汤不换药的“中国好声音”升级版“中国新歌声”,并且仍在浙江卫视播出。
至此版权之争便闹的沸沸扬扬,灿星指责唐德抬高市场价格,而唐德则一直强调“中国好声音”的版权所有。
而在与Talpa关于好声音的授权终止、Talpa起诉并申请其注册的商标无效后,灿星已将非法注册的商标归还给Talpa公司,但一度答应归还商标的蓝巨星公司则并未履行承诺,因此Talpa公司不得不于去年3月8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起申请,申请商评委对蓝巨星公司非法注册的有关好声音的商标宣告无效。
就在前不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判定,浙江卫视旗下蓝巨星公司所注册的26个跟“好声音”有关的商标做出无效宣告。
而蓝巨星公司针对这一判定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好声音”等26件注册商标仍合法有效。
就在大众以为这场判定会像“好声音”版权争夺战一样旷日持久下去,昨日一封星空华文ceo田明亲笔签署的道歉信遭到曝光。
据道歉信显示,田明曾经承诺,星空华文传媒已经要求并得到灿星公司以及浙江卫视旗下蓝巨星国际传媒公司同意,会将这两家公司私自注册的涉及好声音的商标如数归还给talpa公司。
这封道歉信的曝光无疑成为“中国好声音”的版权争夺战中新添的一份力证。在观众心中,多少意味着今年会有一个新的“好声音”节目可以欣赏。
http://image.uc.cn/s/wemedia/s/2017/0cd1a239abe4bb7e4e897c94eb448310x550x450x36.jpeg版权蛮荒时代成历史" />
2
真假“好声音”pk,观众将何去何从?
尽管不少观众表示《中国好声音》已经看得太多了,但时隔一年《中国好声音》能够以“本名”重返综艺舞台,不仅于观众而言是一次充满了未知的更迭,于制作方唐德而言更是一次在综艺领域崭露头角的机会。
在2017年正版“好声音”与山寨节目的荧屏之战中,观众又应该做何选择?
已经成功制作四季“中国好声音”与一季“中国新歌声”的灿星,开创了与电视台广告分成的模式。通过与浙江卫视的收视率对赌分得《中国好声音》大部分的广告收入。尽管改版后的“中国新歌声”在节目形式的创新被质疑是“换汤不换药”的炒冷饭,但收视率仍然为同一时期最高。
自2012年初始以来,《中国好声音》冠名商加多宝分别以6千万、2亿、2.5亿、3亿连续四年节节攀升的冠名费屡破国内综艺市场冠名的天花板。然而连续4年冠名《中国好声音》的加多宝也于去年选择退场。
而据唐德官方于2016年12月对外发布的《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二次反馈意见回复》披露:公司已与某知名广告公司签署《合作意向协议》,就第5季《中国好声音》广告赞助事宜达成合作意向,并且该广告公司拟代表其客户及/或由其客户直接向第 5 季《中国好声音》投入总额不低于 5 亿元的广告费用。
于是业内人士纷纷猜测,从品牌的关联性和延续性来说,最有可能的冠名商就是曾冠名四季“中国好声音”的加多宝。
对于唐德影视而言,此前曾制作《武媚娘传奇》、《大兵小将》等影视剧但却是首战综艺节目,一切充满了未知性。而面临“限模令”与“限歌令”、播出平台、导师阵容等诸多市场变数,唐德影视将如何制作全新的节目也具有不确定的话题性。
3
版权蛮荒时代终结,创作者们进入反思阶段
在引进海外版权频频“剪不断理还乱”之际,不少节目选择摒除海外模式引进,但是却不乏打着“借鉴”的旗号抄袭一些海外节目内容的综艺出现。
近年来维权事件屡见不鲜,据测算,2016年中国市场版权交易金额达到160亿元,但实际金额应该远超这一数字,大量机构、公司通过非法侵权从中获利。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艾克拜尔·米吉提所言:“现在保护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共识,但是,一些网络公司仍在肆意践踏知识产权,侵害原创作者权益。而且,很多作者都没有时间精力去诉讼维权,这更让不法网络公司有机可乘、有恃无恐,严重影响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甚至造成社会误导。”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也在3月6日提出《关于从严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保障版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产权保护、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精神的重要举措。
无论是泛娱乐领域还是其他行业,只有政府有关部门对有劣迹的网络企业采取有效行政措施,才能够让不法企业守法经营,不敢、不做侵害原创作者权益的事。
而对于泛娱乐行业而言,当版权蛮荒时代终结后,版权的力量越来越不容许撼动,而创作者们也需要进入反思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