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增强孩子家庭责任感不妨向他透点“家底”(下)

(2023-11-30 06:13:42)
标签:

家庭教育

要增强孩子家庭责任感不妨向他透点“家底”(下)

  家教启示:据调查,目前多数中小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经济收入情况了解甚少,多数孩子也不关心自己家庭的情况。正如故事《要增强孩子家庭责任感不妨向他透点“家底”》描述的那样:“孩子不懂得家长的心情,总是要这要那,从我们的经济收入来说,根本不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故事》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孩子对家长的一些无理要求是“不了解家庭造成的”,这一点家长务必了解。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在现实中,这个情况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比较容易疏忽的,他们不仅缺乏“向孩子透家底”的意识,而且更谈不上解决在各种家庭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向孩子“透那些家底”、“怎样透”的问题。笔者的教育实践不断证实,家长这种疏忽造成孩子不了解不关心家庭进而不关心家长的现象,是绝大多数家长不得不面对的、危害极大、甚至会造成悲剧的家庭教育痼疾!应该引起家长高度注意的。因为孩子不了解不关心家庭,就不容易共情、理解家长,就不会有设身处地的体验家长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家长情感的能力。就容易对自己、对家长、对家庭缺乏责任感。一个对家庭、家长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很容易不把家长当回事……。出现“孩子不把家长当回事”现象时,家长不能一味地抱怨孩子,而主要应该反思自己。值得家长高度注意的是,孩子养成“孩子见啥要啥,啥都不会干、不想干”这个最让多数家长头痛的恶习,完全是家长用“要啥给啥,啥都不让干”给惯出来的。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只有少数家长像故事中家长那样,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及时反思及时向孩子“透点‘家底’”,使孩子了解家庭,变得懂事,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迷途知返,对孩子从小惯到大,到自己无能力再惯孩子,想迷途知返时为时已晚。网上有段调侃这类惯孩子家长的话入木三分“你以为,你侍候他们越周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将来你老了,他们就会越孝敬你吗?别做梦了!他们连自己都懒得侍候,你还指望你老得不能动弹了的时候,他们能侍候你?你想什么呢?能送你去敬老院就不错了。不信,你就走着瞧!”

山东省对外贸易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高级讲师程巍认为,中小学生既然是家庭的一员,他就应当能够享受家庭幸福的生活,也就应有责任分担家庭的困难。让他们明白自己担负的责任,承受一点生活的压力,他们才能正确对待人生,从贫困中磨练自己坚毅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发奋图强。作为家长,应定时、定期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谈,告诉他们家庭的一些情况,包括“物资”上的和“精神”的,让他们有一种家庭责任感,不光是享受家庭的幸福,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努力帮助家长分担忧愁,以利于孩子今后“独立门户”,自我发展。

要想有向孩子“透家底”的意识和自觉性,家长要先提高对向孩子“透家底”意义的认识,寒门和名门都要力避“富养孩子”,就要提高对“富养孩子”恶果的认识。教育家、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心理学或者人性学早已形成共识,“一味的富养” 必然导致如下恶果。

第一个恶果,是最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孩子不懂感恩。老话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这不仅适用于陌生人,亲人也是如此,如果孩子等家人在困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他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他就不会感恩你的付出了,反而觉得,这是我应得的,是理所应当的,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他忌恨。升米恩斗米仇这个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战国策·魏策四》,他是古人为“富养的孩子”不知道感恩提供的非常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广大家长为科学有效教育孩子,务必时刻记住、深刻理解、认真践行中华传统思想智慧:升米恩斗米仇!

第二个恶果,这样的孩子经受不住挫折,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因为从小在家里有求必应的孩子,跟别人交往时,会自动带入这种“优越感”,但凡有一点受挫了,他都会觉是对方的问题,毕竟,我在家里不管说什么我父母都会同意的,现在这么点小事你都不愿意帮我。他压根不会去想别人为什么要帮他,他只会想,这个人小气、不乐于助人、不可交往,拥有这样心理的孩子,很难交到朋友,也不太可能拥有一段健康的恋爱关系。

第三个恶果,不计代价地“富养孩子”,被商家利用,陪了金钱又折娃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富养孩子心态让商家很好的利用了,所以亲子教育、婴幼儿用品、课外补课等行业的价格水涨船高,商家知道,不管定多高,总会有家长愿意买单。成人的一件外套300,小孩的一件外套500多;成人英语补习一节课100多一对一,小孩子英语培训课,一节课200多一对多;诸如此类,数不胜数。这种不计代价的“富养孩子”现象照样事与愿违。这就是“中国式父母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赔了金钱又折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