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增强孩子家庭责任感不妨向他透点“家底”(上)

(2023-11-24 06:11:15)
标签:

家庭教育

分类: 婴幼儿家教故事

要增强孩子家庭责任感不妨向他透点“家底”(上)

家教故事:近日,一位老同学讲了一件事:他的孩子今年8,但很懂事。前几天,在商店里孩子相中了一件玩具,正当他要买下时,孩子突然惊叫起来:“60多元,太贵了,我不要了。”他说,以前孩子看中的东西可不管贵贱,不给买就哭闹,这回懂事了,知道家长的艰辛,注意节约了。

追其缘由,这位老同学说,近几年,孩子的妈妈一直病休在家,工资只有200元,日子过得相对拮据些。但我总觉得日子过得再紧巴,也不能委屈孩子,而且孩子小小年纪,不应该让他了解家里的事,免得背上思想“包袱”。孩子不懂得家长的心情,总是要这要那,从我们的经济收入来说,根本不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我的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你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该向孩子交个“家底”了,让他也知道家长的不易。于是,母亲和我一起对孩子讲了家里的实际情况,向孩子交了“家底”。

家教分析:笔者高度认同故事《要增强孩子家庭责任感不妨向他透点“家底”》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这种想法出自一位老奶奶更令人敬佩之至。故事和大量类似的事实都充分说明,让孩子了解点“家底”,知道父母持家的艰辛,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相反还会产生一种动力,使之更加珍惜生活,对自己负责,对家长负责,以立志发奋学习的实际行动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他的孩子今年8岁,但很懂事。前几天,在商店里孩子相中了一件玩具,正当他要买下时,孩子突然惊叫起来:‘60多元,太贵了,我不要了。’他说,以前孩子看中的东西可不管贵贱,不给买就哭闹,这回懂事了,知道家长的艰辛,注意节约了。”故事中这段描述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实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家庭教育。因为现实中有这样教育理念的老奶奶实在是太少了,有这样教育效果的例子太少了,不注重用给孩子“透家底”这项措施来教育孩子而造成家长痛苦不堪的太多,物以稀为贵!因为这个例子在教育孩子上还贵在“为之计深远”!不急功近利,有解决立德树人这个重大教育问题的高度。有关这个问题,网上有一则叫《中国式父母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这话是怎么说呢?》的视频非常火。这个视频用众多残酷的事实告诉家长,她的观点并非耸人听闻:“不顾家庭资源的多寡,和孩子的天赋差异,就算是倾其所有,也要让孩子享受到最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但是,他们可能会无形当中把孩子培养成‘白眼狼’”;“有些家庭,父母节衣缩食也要富养孩子,换来的却是孩子的自私自利虚荣无度,最可悲的教育,莫过于寒门养了一个‘贵子’ ……”。故事中老奶奶不知道想没想这么多,作者也没有说,但她的想法及作用却与视频的观点不谋而合。篇幅所限,视频详细内容无法完全呈现,建议读者家长百度词条《中国式父母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这话是怎么说呢?》,打开收听搜看

不论是穷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的孩子,都有进行“向他透点家底”这方面家庭教育的必要。“要啥给啥,啥都不让干,见面就问学习”,这种家庭教育常见弊端在寒门和名门中都有存在,目前甚至寒门比名门更为严重。当然,经济条件好了也并非坏事,比较富裕的家庭不妨换个角度给孩子讲讲“家底”,不要讲家里有多少存款,比别人家多么优越,而要讲父母创业的艰难、赚钱的不易和勤俭节约的好传统,这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有益处的。这里不妨看一个例子。哈里和卡丽娜呀是一对恋人,他们分别是洛克菲勒公司和西凯尔公司董事长的孙子和女儿,他们两家的财富能养活大半个纽约市的人。可是,这两个年轻人为了交付哈佛大学的学费,每至假期,就会到曼哈顿码头找最脏最累的活去干。当谈到教育孩子时,两位大富翁都认为:爱孩子,就应该要求孩子做到“富而不污”、“富而有义”、“富而有志”,就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定的贫穷和饥寒,磨难和委屈,叫他们明白金钱之来之不易,这样才能使他们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以强者独立的人格迎接生活的挑战。为之计深远的富人,古今中外都大有人在。比如中国有《曾国藩家书》《聪训斋语》等,外国有《巴菲特给儿子的信》等,不过,他们向孩子“透家底”主要不是讲物质财富,而是讲“精神财富”。

在家庭条件上我们无法和富翁相比,可他们教育子女的方法,却很值得我们效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