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苹果的故事

(2023-11-16 06:17:12)
标签:

家庭教育

分苹果的故事

家教故事: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心理学家的印象最深刻。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那个,又红又大,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侯,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剪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的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家教分析:《分苹果的故事》是网上和其它各种媒体广泛传播的许多人都熟知的故事。之所以重提此故事,是因为笔者从4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反复体会到,她所描述的靠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获得好处的现象在现实教育中,特别是中学教育中,危害实在是太广泛、太大了,《故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比如,现实中最常见的一些问题学生,在家长“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投机专营”等不良的世俗的言行举止影响甚至纵容下,养成撒谎、弄虚作假的恶习,并且积习难改,他们瞧不起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人,认为什么都可以依靠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投机专营搞定,学习也不例外,于是他们就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时作弊欺骗老师和家长,并且大概率的表现为屡教不改,令许多教育者束手无策、痛心疾首。仔细考察你就可能会发现,这种差生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少是家长为孩子创造的“人生第一个课堂”里感染了“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等扭曲的价值观这种“脏东西”,并且许多家长被差生折腾得死去活来,搞差生归因时,往往忽视这一点,抓不住问题的根源,只是认为孩子不努力。孩子养成这种不正确价值观的后果严重,其结果轻者学无所成,重者违法犯罪,危害自己、危害家长、危害社会、危害国家。

孩子的行为习惯、信念和价值观都是从小慢慢的从具体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不同的行为习惯、信念和价值观给孩子带来不同的人生。用口是心非的办法获得又红又大的苹果,这个具体的生活体验使孩子“学会了说谎”。于是,久而久之,投其所好、弄虚作假、投机钻营、不劳而获等恶习就相伴而生,最后沦为社会的无用之人、问题之人,有的甚至成了“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这种现象并不虚幻,很大程度上是现实社会的真实缩影;用劳动竞赛获胜得到又红又大的苹果,这个具体的生活体验使孩子形成“想要什么、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的信念。于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等良好习惯也相伴而生,最后成了“白宫一位著名人士”。这一结果现实中也不意外,正如现代有真正成就的人大都信奉“实干兴邦”的信条那样。

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社会中仍存在部分信奉“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投机专营”的家长,他们往往是靠“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投机专营”的获得了金钱、荣誉、地位,他们认为那些“正直诚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人是迂腐、愚蠢,他们掌握有权力时,绝不会给那些“正直诚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人机会,致使那些“正直诚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的人很难有出头之日。于是这些不良家长就会用“口是心非、弄虚作假、投机专营”那一套他们认为很有“说服力”的歪理邪说影响甚至纵容自己的孩子,使自己的孩子“学会了说谎”。于是“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就很有可能在这些不良家长的家族中不幸地重现!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要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教孩子做人十分关键。教育孩子做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要从自己做起,从小到“分苹果”这样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榜样力量引导孩子弃恶从善,从小养成正直诚实、靠诚实劳动谋求幸福生活的习惯。家长要深刻认识《故事》中两个家长的不同做法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后果:前一个家长的做法,结果只能让孩子尝到了撒谎的甜头,学会迎合和虚伪,在心里种下虚伪撒谎和投机取巧的种子,而对由于讲真话而没有得到苹果的孩子而言,他在将来也可能不敢再讲真话。导致孩子在后来屡次采用撒谎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对《故事》中后一个家长的做法认真研究加以参考。这位妈妈的做法在孩子内心里种下的信念还可以这样表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要你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要为我们想要的做一些事情,你想要最好的你就要比别人多付出,你比别人多付出,你就可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孩子有了这些信念,他就越有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去践行,他的目标就越有可能实现。

《故事》所展示的教育观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需要家长很好地把握:教育孩子养成正直的价值观。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占小便宜的心理,想要的东西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不要祈求不付出劳动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不要有不劳而获的心理。培养这种正直心理重要的不是靠说教,而要像《故事》中第二位家长那样,通过竞赛等孩子在实际活动中得到的切身体验和观察,使孩子深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孩子就会心无旁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向着既定目标努力,实现自己正直的人生价值。成功源于一颗正直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