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农夫(下)

标签:
家庭教育 |
分类: 婴幼儿家教故事 |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如果希望孩子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头脑,自强不息的性格,健壮的体格,就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大作用,就千万不要剥夺孩子劳动的机会。尤其是“劳动可以增智”要特别重视。大量的教育实践和实验研究反复证明,对于小孩子来说,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动手,是孩子锻炼思维的体操。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通过一些必要的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双脚和大脑协调发展。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潜能,促进孩子发展更多元的智能。俗话也说的很好:“心灵手巧,手巧心灵”。现实当中,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即使他们在家有时间劳动,父母对他们也很骄惯,不会让他们动手劳动,生怕累了、苦了孩子,还有的父母会让孩子把所有时间用在学习上,哪怕节假日都必须奔走于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生怕误了孩子的学习。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和责任感、自私自利、脆弱无能、高分低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正是因为不少家长不懂得劳动可以增智才使得劳动教育被严重忽视、被边缘化。如果家长懂得智慧来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人,高度关注学习成绩的家长绝不会剥夺孩子必要的劳动机会,一定会让孩子在出力流汗中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包括美好的学习生活)。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劳动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劳动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也得出颠覆性结论:“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后者是前者的27倍,两者相差悬殊。”(下图是调查报告结论的示意图)
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人看起来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事实上高度正相关。这是古往今来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文化。曾国藩甚至把劳动教育视为一个家庭兴败的三个重要原因之一,他说:“一个家庭的兴败只看三个地方: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从大量类似曾国藩长盛不衰家族的家族史来看,曾国藩说的很灵验。
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无可厚非,甚至说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是比较重要的,五育并举,以学习为中心,这个观点笔者认为并不过时。智育课程数语外理化生政史地的法定课时远多于体音美劳课程的法定课时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就学习本身来讲,学好也是需要高素质的。忽视这一点要犯大错误的,我们国家曾有过沉痛教训。但家长爱成绩应“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五育并举,以学习为中心”,使各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充分发展——全面发展——而非平均发展。为了建议广大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特别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方面,不急功近利,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深刻认识劳动对智力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在此给大家推荐一篇北师大李浩英撰写的题目为《劳动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的文章,该文一定能为大家提供“劳动”增智的权威理论依据。请打开链接阅读。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