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再明19610903
吴再明1961090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2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字的研究

(2017-02-03 18:54:54)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今天写作“月”的这个字符,除了“月亮”的“月”字外,另有三个字因讹读、同化而被写成了“月”。

一、“月亮”的“月”是个象形文,其甲骨文写法为“http://s9/bmiddle/006vSJxyzy78uUPILCU78&690”经隶变、楷化为“月”。对于这个演变过程,今天的人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作为表示月亮的“月”字,在其他字中作形旁时,一般放在该字的右边,例如:朗、朔、期、明、霸……但是,偶然地,“月”字旁也会放在字的左边或下方。例如:朦、朧(胧)、有。

二、“肉”是一个象形文,它无甲骨文、金文写法,其篆文写法为“http://s3/bmiddle/006vSJxyzy78uUVGHmye2&690”最终演变成了“月”。

“肉”的本义是“身体”,并不表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瘦肉”、“肥肉”、“肌肉”的“肉”意。今天,我们仍在用“肉”的本义。例如:肉搏战;再例如:亲骨肉。例句:儿女是父母的亲骨肉。那么,这“亲骨肉”倒底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认为:儿女是父母的“翻版”,是缩小版的父母。在男权主义的古代,在父亲看来,儿子是小的自己。为了这个想法,古人造了“肖”字:小肉为肖。所以,“肖”又含有“像”意:“小肉”像“大肉”;儿子像老子。词例:肖像;不肖子孙。

“肉(月)”在作其他字的形旁时,往往被放在字的下方。字例:肖、骨、肾、臀……

三、我认为,还有一个字,早在篆文时代就湮没掉了,它的篆文写法为http://s13/bmiddle/006vSJxyzy78uV2uObG2c&690”字之中。

有人会问:既然http://s15/bmiddle/006vSJxyzy78uV3pLBA9e&690”字早就湮没了,你是如何发现它的存在的呢?你又是如何推断出它的读音是“kuài”的呢?我的证据如下:

《说文》的“有”字条如下:“有  http://s1/bmiddle/006vSJxyzy78uV4TNok90&690  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yuè),又声。凡有之属皆从有。云九切。”

显然,《说文》对“有”字的释义与今天的人们对“有”的含义的理解几乎毫不相干。因为《说文》对“有”的释义是“月食”,后来也包括“日食”。而我们今天对“有”的理解是“坐拥(财产)”。词例:拥有;富有。其引申意义为“先天性”地带着某些性质。词:具有;含有;有特性;有水分。当然,若仔细分析,今天的“有”字还有许多其他含义和用法,详见《现代汉语词典》“有”字条。同一个“有”字,古今的含义为什么相差如此之大?

《说文》的“贿”字条如下:“賄  http://s12/bmiddle/006vSJxyzy78uV5ZBxN8b&690  财也。从貝,有声。手罪切。

《说文》对“有”的注音为“云九切”,与它对“贿”的注音(手罪切)相差甚远,按常例考虑,“贿”不可能以“有”作声旁。为什么《说文》会把“有”认作“贿”字的声旁?

带着上述疑问,我查阅了Chinese Etymology网站的“有”字的古文写法。通过仔细观察和对比,我发现:“有”的金文写法中有“http://s3/bmiddle/006vSJxyzy78uVffouCa2&690”,这些字与“有”的金文写法一脉相承。

根据上述证据,我推测:在金文阶段的“有”字,即“http://s15/bmiddle/006vSJxyzy78uVGxvLEfe&690”的义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有(yǒu)”字的音和义。

我为什么说http://s11/bmiddle/006vSJxyzy78uVLp5ay2a&690”作形旁兼声旁时,它就读suí,将“賄”字在《说文》中的注音译成拼音,它的读音(手罪切)就是suì,这个读作“suí”的“隋”字,其含义是“山上掉下肉来”。在西周时,古隋(suí)国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铜矿,周王室及其当时所有的诸侯国的青铜均来自隋国,隋国是一个“山上掉下肉来”的国家。

另有一个“膾(脍)”字,它的意思是切细的肉。根据上述三字的读音和今天人们将切细的肉称之为“一块肉”的现象我推断“http://s1/bmiddle/006vSJxyzy78uVM8EVOc0&690”字的读音为“kuài”,其本义为“切成块的肉”。

http://s11/bmiddle/006vSJxyzy78uVPtTQu3a&690”的本义。

四、另外,今天写作“月”、作偏旁的字中,有一些是“舟”字在隶变时被讹写而成的。字例:服、朕、俞、前。

参考资料:Chinese Etymology 网站

          《说文解字》(大徐本)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拥有著作权。欢迎引用本文,但一定要注明引文的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