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7-07-01 20:41)

“月”字的研究

今天写作“月”的这个字符,除了“月亮”的“月”字外,另有三个字因讹读、同化而被写成了“月”。

一、“月亮”的“月”是个象形文,其甲骨文写法为“ ”,演变到篆文,变化不大,例如:“ ”、“

(2017-02-03 18:54)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今天写作“月”的这个字符,除了“月亮”的“月”字外,另有三个字因讹读、同化而被写成了“月”。

一、“月亮”的“月”是个象形文,其甲骨文写法为“http://s9/bmiddle/006vSJxyzy78uUPILCU78&690”经隶变、楷化为“月”。对于这个演变过程,今天的人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2017-01-15 09:00)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一个“辰”字被列了三个条目:其一,地支的第五位。其二,1、日、月、星的统称:星辰。2、古代把一昼夜分作十二辰:时辰。3、日子;时光:良辰美景;诞辰。其三、1、辰州。2、姓。

显然,今天的“辰”,其含义主要是“日、月、星的统称”,古人以日、月、星在天空的位置来分岁月、定时间,所以,“辰”的引申意

标签:

教育

文化

育儿

在认真研究“豆”字以前,一个问题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最初表示一种容器的“豆”字,是通过哪些演化后兼起了表示一类植物的“重物”的?

在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研究后,我发现:要讲清“豆”字的演变,就不得不讲“尗”字的演变。如果说,在造字之初,“尗”和“豆”是互不相关的两个字,犹如两根单独的蚕丝的话,演变到今天,这两个字的关系如此紧密,犹如有人将两根蚕丝搓成一根线,具体的演变过程,我给你细细讲述。

先讲“尗”字。

 

(2016-08-15 16:04)
标签:

教育

文化

对于“口”这个常用字,打家都识,也知道其写法来历:口是一个象形字,象张开的嘴巴之形。然而,若仔细推敲,你就会发现“口”字并不简单:以口作声旁的字,有二类读音;其一,句(jù)、拘、驹、局、古、居……第二类:句(gòu)、狗、够、苟、枸……而以“口”作形旁的字,“口”的含义更为复杂:第一类,“口”表示咀巴,字例:咀、嘴、吹、吟、鸣……第二类,用在象声字中,尽管这些声音并不是从咀巴中发出的,字例: http://s16/bmiddle/006vSJxyzy744nqOzmf1f&690 嗵、呜呜、噼啪、哗哗……第三类,其含义让人费解,字例:唐、周、吴……第四类,用于象形,当然不是“象张开的嘴巴之形”,字例:邑、石、肙……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复杂的情况?答:今天写作“口”形的字符,其最初的来源三类四种,且听我一一道来。

 

(2016-08-02 14:30)
标签:

教育

文化

http://s11/bmiddle/006vSJxyzy73JxztjFU5a&690“土”字的甲骨文写法大同小异,其典型的写法为“ http://s11/bmiddle/006vSJxyzy73Jxt6E7Uca&690 ”,它是一个象形字,象一个放在陶轮上的(陶罐的)土坯之形。见图。

在金文里,“土”有二类写法,其中第一类的写法代表是“http://s16/bmiddle/006vSJxyzy73JxDPmpxff&690 ”,这个“土”的甲骨文写法“ http://s5/bmiddle/006vSJxyzy73JxASCig34&690 ”一脉相承;第二类写法的代表是“土”,这是一个新造出的字,这是个会意字:“二(n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