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019-12-11 09:57:37)
安康市第一小学
摘要:微课,是学校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产生的新生事物。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以短小精练、主题突出、形象生动、便于传播为特点,且使用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微课的核心内容是基于教学设计思路而制作的一段视频,经过教师的认真选材、周密设计、精心制作,呈现对专题知识点的讲解,时间控制在3—10分钟以内。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新课讲解、辨析知识、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整理复习五方面进行阐述。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
微课,是学校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产生的新生事物,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短小精练,主题突出、形象生动、便于传播,且使用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微课的核心内容是基于教学设计思路而制作的一段视频,经过教师的认真选材、周密设计、精心制作,呈现对专题知识点的讲解,时间控制在3—10分钟以内。它能在课堂中灵活运用、穿插播放,对教学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那么,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新课讲解、辨析知识、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整理复习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微课在新课讲解中起到突破重点、理解难点的作用
微课内容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来呈现。例如,针对“图形的运动——平移”教学,设计一节8分钟的微课,内容结合生活事件和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逐步感知平移现象,了解平移特点,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导他们在探索学习中掌握平移图形的特点和画法。
微课的设计中,首先,通过对生活中平移现象的动态演示、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讨论出图形平移的特征。为学习判断平面图形的方向和距离作好铺垫,较好的突出本节知识重点。接着,通过判断平面图形房子和平面图形十字平移的练习,让学生亲身经历“看一看、找一找、数一数、想一想”的学习过程,使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让学生逐步掌握平移应具备“原来的物体、方向、距离”3个条件;有向上、向下、向、向右4个方位;距离是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移动的方格数量的概念。微课的动态呈现,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建立了知识结构。最后,通过画出平面图形小船向右平移和平面图形小鱼向左平移的练习,动态呈现画出平移后图形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画出平移后图形的三个步骤,既解决教学难点的理解问题,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获取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在辨析知识中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
微课形象生动的展现形式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知识,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为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表面积的变化,设计一节8分钟的微课,运用动态的课件演示,通过“拼一拼、看一看、算一算、想一想”等学习活动,探索用多个相同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辨析表面积的变化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在探索表面积变化规律的过程中,鼓励他们进行全面分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能力。
微课的设计中,首先,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教师的讲解,分别探索2个和3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微课的动态演示有效的突破了“接缝处面积”这个核心知识点,知道表面积的减少和“接缝处面积”有关,为后面探索多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作好铺垫。接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用四个同样的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思考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相比,有什么变化?通过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用四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的两种拼法,通过辨析两种拼法的不同,揭示并总结出表面积变化的规律,即:每拼接一次就减少两个面的面积,拼接的面越多,减少的面积就越大。最后,让学生自主练习用六个同样的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思考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六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相比,有什么变化?通过练习,既能够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又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微课在解决问题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微课较强的针对性,对教学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求近似数”时,由于求近似数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三种方法,其中“四舍五入法”最常用,“进一法”和“去尾法”用于特殊情况,但是,为什么有时候使用“四舍五入法”不合适,而要用到“进一法”和“去尾法”呢?学生在解题时往往难以掌握。因此,设计一节6分钟的微课进行练习,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在取近似值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舍”还是“入”,选择合理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微课的设计中,首先,让学生复习“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的概念。接着,通过6道例题的对比讲解,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在解决装油、装货、买书、做蛋糕等等实际问题时,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不合理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这样的综合练习,比较分析,对学生清晰明白的掌握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通过总结,使学生体会“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取近似值的实用价值。
四、微课在巩固练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是练习的目的,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能够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更高的目标。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设计一节4分钟的微课。教学重点放在发现组合图形的方法和策略上,借助于割补法和添补法,使学生明白,只要能将图形分割成我们学过的几个基本图形,通过分别计算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后,再进行加或减就能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时,充分利用微课,展现多种解法,启发学生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多层次看问题。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学生由发现到探究到总结,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微课的设计中,首先,介绍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接着,通过两道练习题的训练,运用割补法和添补法,添加不同的辅助线,探索出一道题有三种解法,另一道题有五种解法。最后,通过总结,使他们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收获,既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又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微课在整理复习中起到构建知识网络的作用
复习课都是以整理与练习相结合的课堂模式为主,复习时既要知识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如果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生厌,在此设计了一节5分钟的微课“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复习的重点和切入口,利用图形的动态变化来寻找和总结出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同时,沟通各种多边形之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较好地达到了复习课中知识点之间融会贯通和系统整理的目的,构建出一个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
微课的设计中,首先,复习图形间的内在联系转化图,利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整理知识。接着,分别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三方面分别复习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使学生不仅会计算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而且把零散的几何知识横向纵向联系起来,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将获取新的收获,形成一个清晰合理的知识网络系统。最后,用字母式子代替文字总结规律,简单明了,容易记忆。
综上所述,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和重视微课的使用,抓住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恰当时机,期望在教师和学生的双方配合下,将它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极致,既能促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又能提高教师业务增长和教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丽.引进微课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考试周刊》2014年86期
2.顾征姣.浅谈微课概念的辨析《信息化建设》2016年12期
3.马可心 张思聪陈超.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微应用《中国科技投资》2016年26期
4.李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数学大世界》2016年5期
5.王律.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人文之友》2018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