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分类: 教学论文 |
安康市第一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给传统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课具有变化性强、内容覆盖范围广、表现形式新颖等诸多特点,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不仅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破解疑点,激发趣点,拓展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微课,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任何环境下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用微课突重点
教学重点是相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言的, 又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基于小学生年龄小、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数学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而微课集视频、图片、声音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化,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突出重点的微课,向学生提供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角的度数,然后进行内角和度数计算,出现了很多可能的结果,很难得出一致的最准确的结论。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呈现内角概念,使学生一目了然,进而对内角和的概念就迎刃而解。教师再通过微课进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三角形三个内角折拼组成一个平角的动画演示,并辅之以老师生动的讲解,使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感受到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度,进而再通过自己撕、折、拼体验以及手中常用的一副直角三角板度数和验证,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通过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在“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等环节探索后,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本质,还锻炼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巧用微课破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的过程中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关节点。换句话,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而是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则是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积累了许多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好方法,但采用微课视频进行难点突破,教者轻松,学者愉快,不仅有效,更能体现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及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学生们已经会求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而对于圆这个曲边图形的面积却是初次接触,虽然前面已学过运用过转化思想将一种平面图形进行转化成另一种平面图形,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等。而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曲边图形的问题如何转化成学生所熟悉的直线图形成为了本课的难点,同时,理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理解化曲为直(极限思想)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教师通过微课动画视频将圆沿直径切割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32份、64份、128份、256份……分别拼成不同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多次切割和拼组,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的圆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四边形越近似长方形甚至就是一个长方形。并能直观地看出,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从而推出圆面积等于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在微课视频的直观演示中得到有效突破。
三、巧用微课解疑点
巧妙地教学中使用微课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破解理解的疑点。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不仅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同时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这时就可以发挥微课的优势,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例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不理解,他们会想: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呢?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母相加减行不行呢?为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处理,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制作“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解决提出的疑问,在预习过程中,就将错误的想法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算法和算理。通过微课解答了学生心中疑惑,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扫清了后续学习的障碍,保证后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四、巧用微课激趣点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微课,给传统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它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其色彩明丽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教学中能根据儿童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充分借助微课逼真的动画、图片、音频、视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的画面呈现,不仅将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数字转化成学生直观理解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在观看中理解数学知识,能有效突破重难点,并且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主动去理解去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微课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保持持久,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样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五、巧用微课再拓展
课后巧妙地使用微课将学习内容进行深化、拓展、升华,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并且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例如,教学六年级数学《鸡兔笼同》问题,其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难点是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同笼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代表一类数学问题,但学生在解题方法和思路的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对一题多解的方法的掌握难度很大。比如,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解难点,内化学习与应用,课后,教师除了将以上方法制作成微课视频放在班级群里及微课平台里,让学生选择性再学习,同时,补充和拓展不同的解题方法,如,抬腿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动物抬腿微课动画演示,使学生对抬腿法的解题方法一目了然、、迎刃而解,而且也加深和促进了假设法的理解。再之,将同笼问题的各种题型及解法点拨也通过微课呈现给学生,不仅拓展了学习内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也将会大大提高。
总之,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巧妙和恰当应用,不仅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视频,使数学内容直观化,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此外,灵活运用微课,也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效地激活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逐步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