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STEAM课程方案:《“考古”那点事》

(2022-10-30 11:06:15)

大班STEAM课程方案:考古”那点事》

活动背景:

基于当下的疫情原因,国庆节期间,家长们在我们教师的号召下都做到了非必要不离通。那在国庆节期间,孩子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通过家长的微信朋友圈,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到了“江海博物馆”“张謇故居”等地去游玩。自此,博物馆课程《“考古”那点事》由此而生。

活动名称:“考古”那点事

活动地点:大班教室、哈哈乐园

活动时间:2022.10.1~2022.10.31

活动目标:

1. 通过与朋友、父母、教师的交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2. 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3. 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分享,激发幼儿对“考古学家”的敬意,同时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对“考古学家”的基本了解,前期有挖掘的经验,有设计表格的经验。

2.物质准备:小铲子、小钉耙等挖掘工具,小木棍若干,放大镜等观察工具,颜料刷,纸、笔若干,考古学家考古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课程起源

在参观了博物馆后,幼儿们脑海里面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博物馆里面的宝物好漂亮,那博物馆里面的文物是从哪里来的”,有经验的幼儿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些文物是从泥土里面挖出来的”,“那我们也能挖出来吗?我要来试一试”。

(拍两张小孩子讨论的照片,近照,背景里面体现在讨论博物馆)

二、第一次挖掘

1.照片或表征4-6张(照片或表征里面体现幼儿大手大脚去挖掘,把挖掘的

东西挖坏的情景)

    2.照片2-3张,讨论博物馆里面的东西为什么不会坏,引出“考古学家”的职业。

三、“小小考古家”大调查

1.通过多种方法去了解考古学家是如何工作的,如询问爸爸妈妈、看考古学

家考古视频、询问老师等。(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考古学家的照片各两张)(关于考古学家的调查表4张)

2.开展讨论分享活动。(照片2-4张)

四、“考古”ing(整个过程戴上手套)

1.在哈哈乐园通过各种方法将自己认为有“宝贝”的地方标注出来,比如用

围栏围起来,用不同颜色的材料将地圈出来,做一个标志牌等。(照片3-4张)

2.利用多种工具进行挖掘,如小钉耙、小铲子、小木棍等材料。(一种材料

一张照片或表征,照片或表征不要少于4张)

3.向教师借来手机或相机进行拍摄记录。(照片或表征不要少于4张)

4.将“宝贝”带到教室,将“宝贝”上面多余的灰尘用颜料刷或毛笔进行刷

(照片两张,表征两张)

5.幼儿再次进行观察、讨论、分享。(观察两张照片,讨论两张照片,分享

两张。观察、讨论两环境尽量用特写,分享远近景都可以)

6.亲子制作展览箱。(制作展览箱的过程3-4张照片或视频,展览箱的成品

照片多多益善)

五、我也来做“古人”

1.一起制作“化石”。(照片或表征各四张)

2.成品展示。(照片 4-6张)

六、藏宝寻宝PK赛

1.幼儿们将自己制作的“化石”藏进哈哈乐园中。(照片4-6张)

2.绘制藏宝图。(表征+图片各4张)

3.寻找藏在哈哈乐园里面的“化石”,并进行“考古”。(照片6-8张)

七、活动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