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词义分析方法
(2023-12-18 11:32:46)
标签:
365 |
掌握解题技巧对于文言文解题可谓事半功倍,最常见的文言文解题方法包括实词词义分析法、虚词词义分析法、文言句子翻译方法、文言文断句方法和划分句子节奏的方法等。
内外联动法:利用课内积累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辨析课外文言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句呈现
“归以所锡金帛陈于庭前”(《周彬不治财产》)中的“以”,与“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介词,意为“把”。
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思实际上限制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也可根据词语的语境进行推断。
例句呈现
《桃花源记》中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是“(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依据文意,可推断“乃”是“竟然,居然”的意思。
代入筛选法:当在具体语境中很难推断某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可以将熟记的知识逐一代入筛选,代入之后文从字顺的即为正确答案。
理解“故臣以信忠其君”(《臣轨》)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时,可以回忆我们熟知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介词,因为;介词,凭,靠;介词,拿,用;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将这些义项代入句中可以发现,“以”意为“凭,靠”时,句子可翻译为“因此臣子凭借诚信效忠他的君王”,这样翻译文从字顺,表意清晰。
词位判定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起不同的作用,可据此判断。
例句呈现
如“也”,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表语气的停顿。
综合归纳法:综合归纳课本中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绘制成图表,加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