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不足挂齿”“她”行的“公主礼”
(2022-06-04 09:52:46)“他”说的“不足挂齿”
郑殿兴
这题儿,似乎有点儿怪、有点儿绕、有点儿玄……但似乎,并不等于事实——此时此刻,我想向您说:“他”和“她”的言行,不仅感动了我,也会让您拍手、点赞的。
“他”是谁?
“他”,自然是“他”——只能是“他”了。
“8月26日,他从北京开车途径济广高速济南段,发现行车道上一只汽车轮胎导致堵车。监控画面显示,该司机和同伴将轮胎挪到路边。事后,多家媒体全网寻人,也引发网友好评。他称,‘这只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的事’”。(2020年9月7日《新京报》荐读版《高速路上挪轮胎司机: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一百多字的短讯,那名司机和同伴的姓名一直没提,一直以“他”代称。不用说,这是“他”对媒体的底线要求了:既然“举手之劳,不足挂齿”,那么,(宣传时)免去姓名,也就合情合理了!如此低调,引来了多家媒体“全网寻人”,引发了众多“网友好评”——我,岂能不油然而生敬意?又岂能不感触良多?
“她”是谁?
“她”,当然是“她”——只能是“她”了。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视频,立时记住了“她”——那名懂事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姓名,显然无考了)。她和家人,一对儿老幼过马路时,汽车司机主动礼让了……小姑娘过去后,回身向司机行了个优美的“公主礼”!如此理解人,如此礼貌之举,如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怎能不让司机、我和路人瞬间动容呢?
这,就是“他”说的“不足挂齿”来历;这,就是“她”的行“公主礼”缘由,“他”和“她”言行透出的,不是别的,就是乐于助人,就是低调做人,就是理解万岁……一句话,就是全面小康社会所需的善与美!
然而,一些人的恶习、丑行,让人紧皱眉头了:手中垃圾,扔进垃圾桶,本是举手之劳,可她或他,就是不劳;对问路者,明明知情却愣说“不知道”!如此“开口之劳”,可他或她,就是不劳!有的人,倒有些“举手”“开口”之劳,但更有的,是口头、是用微信群“高调”的广而告之:我今儿做好事了,我昨儿做善事了,我前天……如此功利性,忒可笑了吧?至于,地铁、公交车上对妇孺老幼的不让座,或因座儿等事发生矛盾、冲突,就更可悲、可叹了。
显然,大力扬善抑恶,便成了共同任务和课题。
前些年,《人民日报》文艺部、北京市杂文学会、《杂文月刊》等联合举办了杂文征文“善行民族风”,为啥这样兴师动众、声势浩大?就为放大善行效应——包括放大“他”和“她”的“不足挂齿”“公主礼”善言、善行效应,就为减少、降低那些与之相悖的恶习、丑行影响,让社会的亮色更亮些,让人间的暖意更暖些。
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勇于解剖自己的现实意义,我们都明白:任何放大良善、抑制丑恶的功用,只有在严于律己基础上,才会有大功用、大成效。所以,时时从“一件小事”汲取力量,努力向“他”和“她”看齐,便是我们应有境界的起点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