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有个湘潭县,可多少人知道,最初湘潭在哪里?

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江边有个湘潭县,这歌很多人都会唱,但别说外地人,就是湘潭本地人,也很少有人去想,湘潭这两个字,从何而来?有何历史渊源?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
湘潭二字,最初出现,是在汉朝大文学字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里。
名字很拗口,但只要抓住两个重点就行了。
一是輶轩使者,秦朝时搜集地方语言的官员。
二是方言。就是如今的意思,土话。
此书的目的,就是比较当时的雅言——中原普通话与地方语言的一些区别。
书中,湘潭出现了三次。
曾,訾,何也。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或谓之訾,若中夏言何为也。
嘳,无写,怜也……九嶷湘潭之间谓之人兮。
纷怡,喜也。湘潭之间曰纷怡,或曰鲛巳。
那么,扬雄所言的湘潭,是在哪里呢?
湘容易理解,湘水,湘江。
潭,有潭水潭河吗?
确实有。
古人给《方言》做注解时,就提到了:
潭,水名,出武陵。
《水经注》则言:
又迳中留县南,与温水合,又东入阿林县,潭水注之。水出武陵郡镡成县玉山,东流迳郁林郡潭中县,周水自西南来注之。潭水又东南流,与刚水合。
专家们考证,此处的潭水,就是广西北部的融江。
由是可知,扬雄所言的湘潭,就是湘江及潭水的源头,九嶷山的旁边。
实际上,在如今湖南与广西交界一带。
可见,那时湘潭是大片区域的泛指,并非某个特定的地名。
但从此以后,湘潭二字频频出现,至南朝,梁武帝萧衍封孙子萧退为湘潭侯,青州刺史。
也正是在此前后,湘潭县正式设立。
这时的湘潭县,隶属衡阳郡,面积不小,北至湘潭茶恩寺一带,西至株洲攸县西部,南至郴州安仁县北部,都被纳入,县治在今衡东县石湾一带。
到了唐朝天宝八年(749),从衡山县湘潭县划出部分区域,组成了新的湘潭县。县治,迁到了易俗河。
为方便理解,也可以这样讲——
湘潭县往北移了几十公里。
以前在南岳衡山以南,现在,到了衡山以北。
以前湘潭的北边,是现在湘潭的南边。
至此,湘潭的大框架,也就真正定下来了。
我们80后小时,父母还总讲湘潭地区,实际上,在我出生的1983年,湘潭地区已经被撤销,原来的属地,有的划入如今的湘潭,酃县(炎陵)、攸县、茶陵县、醴陵县划到株洲,浏阳划到了长沙。
后来的韶山设区、湘乡变市,韶山建市,就都是内部的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