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挺怪,道士砸开他的房门,肃然起敬,但真相却在朝堂被揭开

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还有没有隐私啦?
竟把人家的锁都给砸了!
怎么回事呢?
骊山白鹿观的王道士,专业知识那是杠杠的,道书之外,又喜儒家,四书五经,无不通晓,名声传到了几百里外。
很多人慕名来拜师,学校越开越大,“结茅庐数十区,讲授生徒几百人”,那叫一个热闹啊。
想想吧,一个道士,梳着发髻,甩着拂尘,讲着之乎者也,这画面真挺美的。
加上山高林茂,流水淙淙,鸟鸣啾啾,就更美了。
身处此境,学习效果肯定是翻了两倍还不止。
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担心也没用,山高爷娘远,谁晓得你在那除了读书之外,还干些啥呢。
你看这王道士,是十分体恤同学们的。
上课累了,大家就一起喝喝酒,聊聊天,爽得不要不要的。
这天,他派韩丕到山下市集打酒。远远瞧着小韩提着罐子走远了,便叫了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跟他们谈了谈小韩。
老师说,这韩丕啊,才来的时候,我就了解过他的家庭情况。他爸啊,在前晋时代,是曲阳主薄,契丹来侵,他爸就陷于兵阵,没了。母亲改嫁,韩丕还小。生活虽苦,但学习努力,很有操守,是根好苗子。所以,我才收了他。
问题是,有点怪。
你看,你们上完课,常常自己写点文章让我改……说是提点,其实就是想我表扬表扬你们,但这家伙,来了一年多了,除了课堂作业,平时都没看他写啥啊。
怪哉。
我就想着,今天趁他不在,到他房里看看。
一同学说:老师,他门锁了哦……
王道士说:不怕,锤开。
一同学说:老师,这样不好吧……
王道士说:有什么好不好的,今天我还就是好奇了。
于是,老师学生一起,就把他的锁砸了——
索其寝室中,于席下得槲叶厚四五寸。或二三叶,或十数叶,以细梗贯之,乃韩之著述也。
王道士倒吸了口凉气,好家伙,果然是头特立独行——哦,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啊——“见之惊骇,自此厚加礼待”。
至于他是怎么解释锁被砸之事的,应该挺简单,就说听到里面有异响,看看是不是有蛇精变成美女闹妖怪……
反正,韩丕啊,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考中了进士。
宦海浮沉几十年,清直刚正,就是有一点,不讨人喜欢。
《宋史》载:
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
他写材料太慢了,子曾经曰过都要哽半天,宰相宋琪是个急性子,“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又舍人王祐以前辈负气,每陵轹面折之”,最终,韩丕申请外调,免得拖了人家团队的进度。
7年之后,宋太宗把他召了回来,寄以厚望,让他做翰林学士,但,“终以迟钝不敏于用。俄罢职,充集贤殿修撰、知均州……”
读至此处,我们回到开头。
他为何只喜欢在自己房里写写弄弄呢?
看来,他知道自己比较迟钝,写不了快文爽文,所以干脆自嗨,不与同学们去比较。
可这等自知之明,到了讲绩效的朝堂,就行不通了。
《宋史》评价:
丕纯厚畏慎,似不能言者。历典州郡,虽不优于吏事,能以清介自持,时称其长者云。
王道士如果知道几十年后的事,只怕会哑然失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