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底色是“看见”与“成全”——读《何以为师》有感(一)

(2025-10-09 14:38:34)

教育的底色是“看见”与“成全”

             ——读《何以为师》有感

读王老师的文字,顺着他的故事回溯,我深刻感受到的是教育者对生命的敬畏——“何以为师”的答案,藏在每一次“看见”学生真实需求的瞬间,也藏在每一次“成全”生命独特成长的坚持里。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反复回味:王老师面对一个总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没有简单批评,而是悄悄观察他的举动,发现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引起关注。于是,老师给了他一个“课堂安全员”的小角色,让他在责任中找到价值感。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教育的前提是“看见”——看见学生行为背后的渴望,看见每个生命独特的成长密码。太多时候,我们习惯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却忘了教育不是“批量生产”,而是像农人对待庄稼,既要知晓土地的特性,也要尊重作物的差异。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摆渡人’,而非‘掌舵者’”,这句话道破了教育的本质。王老师在书中强调,好的教育者不会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航线前行,而是在他们迷茫时提供方向,在他们怯懦时给予力量。他记录的那些“不被看好”的学生,有的在鼓励下爱上了写作,有的在信任中重拾了自信,这些变化印证了:教育的力量不在于“管教”,而在于“成全”——成全学生的热爱,成全他们的棱角,成全每个生命成为自己的可能。就像春风不会挑选花朵,真正的教育者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绽放属于自己的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