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二)
(2025-06-13 11:09:24)
二、做一个会写作的老师
关于写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中,肖培东老师表示:“写作是什么?写作是寻找,找回我们的心,找回我们的美好,找回最初天清地宁的世界。写作,让我们与世界呼应。面对这个世界的丰富与灵秀,技法永远是苍白的。写作,是心与世界的碰撞。”在节奏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似乎再也没有精力去关注一只爬上沙堆的蚂蚁,去等待一阵掠过枝头的春风,去凝视一茎瘦弱的小草,去聆听一路溪水的歌唱,我们的内心确实变得枯竭了。作为语文老师,如果再没有感受美的能力,那该如何去带领学生去发现美,写出“美”呢?而作为语文老师,即使能感受美,却不能写出美,这是多大的悲哀。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一直是难以攻克的关卡,而教写作也是教师教学的一大挑战。除了技法的教导,平时的训练也是尤为重要的。在本学期,我选取了具有典型错误的两篇学生练习作文进行改写。用同样的立意或同样的事例进行写作,能让学生感受到改前与改后的区别,也让其他同学规避同样的写作误区。在改写的过程,我能更深刻的感受到为什么学生会犯这样的错误,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立意与材料。改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换位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进行专业的写作,也要进行下水文与改写的写作。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避免囤于过去的经验与模式,哪怕一直如此也不见得是对的。肖培东老师的课堂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他的创新精神。在执教《山羊兹拉特》中,肖培东老师并没有按照小说三要素去做板块式的教学而是选择融合,以点带篇,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引导学生走进小说隐喻的世界和我们的现实社会。在执教《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肖培东老师在反复读着“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这一演讲核心句,思维辐射状地朝向演讲的各个特点。围绕“三告”,做足文章。既要教出演讲稿的本质特征,又要教出“这一篇”的独特个性。而在执教诗词《菩萨蛮》时,肖培东老师紧抓练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二句中可用于比较的既有“人人”与“游人”,也有“好”与“老”,却都弃之不用,偏挑了两个“尽”与“合”进行比对。教育资源共享的时代下,我们可以轻松获得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每听一节好课,我们总想搬进自己的课堂,但是拿来主义并不适用于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甄别更要懂得突破。那我们如何突破现有的模式呢?肖培东老师在书中写道:“我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思维: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编者意图)--地罗列在纸上。以“最需要”原则进行取舍,做出有选择性的要点明晰、线条简洁的组合,寻找最好的教学点。选点是最难的,它在考验着我们的教学眼光和文字敏感度。”所以说,想要实现突破,归根结底还是要阅读与思考。怎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广泛的。从《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书中,肖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位会朗读的老师,会写作的老师,敢于突破的老师。用天地之心读世上之书,阅读就有了着落。成熟,不是瞬间的事,但,阅读,能让你不至于肤浅。阅读之路漫漫,做一个懂得阅读的老师,不至于肤浅。阅读之心灿灿,做一个懂得思考的老师,不至于原地踏步。
三、做一个敢于突破的教师
前一篇:大象的耳朵新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