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底色是“看见”与“成全”——读《何以为师》有感(二)
(2025-10-09 14:43:48)书中对“教育者的自我修行”也有独到的见解。王老师说:“教师的成长,是和学生一起‘慢慢长大’。”他没有把教师塑造成完美的“圣人”,而是坦诚分享自己的困惑与反思:某次批评过于严厉,某节课忽略了沉默的学生……这些真实的“不完美”让我释然:原来好老师不是从不犯错,而是始终保持对教育的敏感与修正的勇气。教师的修行,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与学生的相互成就中,不断完善自我。
合上书,“何以为师”的答案在心中愈发清晰:是放下预设的偏见,用耐心“看见”每个学生的独特;是收起功利的期待,用真诚“成全”每个生命的成长;是保持谦卑的姿态,在与学生的同行中,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教育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不变的底色——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底色,在教育的路上,做一个会“看见”、懂“成全”的师者,让每个相遇的生命都能在教育的光芒里,找到自己的方向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