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新说课稿
(2025-05-19 09:09:06)《大象的耳朵》说课稿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2. 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3. 体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一、教材分析:立足文本,聚焦目标
本文是一则哲理童话,以大象耳朵的“耷拉—竖起—放下”为主线,通过生动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文中问句密集(如小动物们的质疑),是朗读训练的关键点;大象从“自信”到“不安”再到“坚定”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独立思考”“接纳差异”的深刻主题,与目标2、3高度契合。
二、学情分析:以学定教,突破难点
二年级学生能初步朗读问句,但难以通过语调变化传递情感;对故事道理的理解易停留于表面,需借助直观活动深化认知。教学中需搭建朗读支架,并通过角色代入、生活联结,帮助学生内化“不盲从”“悦纳不同”的价值观。
三、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习目标:
1. 朗读能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小动物的疑问句,通过语调、重音传递好奇、担忧等情感。
2. 思维发展:梳理大象耳朵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理解“想法改变”背后的思考过程,领悟“不盲从他人”的道理。
3. 价值体悟:结合生活实例,学会理性对待他人看法,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独特性。
重难点:
重点:读好疑问句,体会角色情感;梳理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
难点:理解“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并迁移到生活中,学会接纳差异。
四、说教法与学法:双线并行,促发展**
教法设计:
学法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分层推进,详落实**
(一)情境导入:趣味揭题,初识耳朵
1. 活动设计:
(二)精读探究:读好问句,理解改变
环节1:角色对话,读好问句(落实目标1)
1. 活动设计:
环节2:视频拓展,深化认知(5分钟)
1. 活动设计:
2. 设计意图:借助科学知识,强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认知。
(四)迁移拓展:联结生活,体悟道理
1. 活动设计:情景思辨
(五)生字教学,比较异同
本课以“读”促思,以“图”导悟,以“用”践行,力求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