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象的耳朵新说课稿

(2025-05-19 09:09:06)

《大象的耳朵》说课稿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说教法与学法、流程设计及反思改进个方面展开说明,重点落实以下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2. 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3. 体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一、教材分析:立足文本,聚焦目标

本文是一则哲理童话,以大象耳朵的“耷拉—竖起—放下”为主线,通过生动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文中问句密集(如小动物们的质疑),是朗读训练的关键点;大象从“自信”到“不安”再到“坚定”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独立思考”“接纳差异”的深刻主题,与目标23高度契合。

二、学情分析:以学定教,突破难点

二年级学生能初步朗读问句,但难以通过语调变化传递情感;对故事道理的理解易停留于表面,需借助直观活动深化认知。教学中需搭建朗读支架,并通过角色代入、生活联结,帮助学生内化“不盲从”“悦纳不同”的价值观。

三、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习目标:  

1. 朗读能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小动物的疑问句,通过语调、重音传递好奇、担忧等情感。  

2. 思维发展:梳理大象耳朵变化的过程及原因,理解“想法改变”背后的思考过程,领悟“不盲从他人”的道理。  

3. 价值体悟:结合生活实例,学会理性对待他人看法,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独特性。  

重难点:  

重点:读好疑问句,体会角色情感;梳理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  

难点:理解“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并迁移到生活中,学会接纳差异。

四、说教法与学法:双线并行,促发展**  

教法设计:  

  1. 情境创设法:以“动物颁奖会”“大象朋友圈”串联课堂,激发兴趣。  

  2. 朗读指导法: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对比朗读,突破问句朗读难点。  

  3. 任务驱动法:设计“大象行为变化表”“生活思辨卡”,引导深度学习。  

学法指导:  

  1. 角色体验法:分角色朗读、代入角色心理。  

  2. 合作探究法:小组填写图表,为了让耳朵竖起来,大象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五、说教学过程:分层推进,详落实**  

(一)情境导入:趣味揭题,初识耳朵

1. 活动设计:  

   播放“动物颁奖会”音频:“谁的耳朵最特别?”  

   出示大象耳朵图片,学生描述特点(大、耷拉)。  

   -师生手势书写课题:“金箍棒”手势书空。  

)精读探究:读好问句,理解改变

环节1:角色对话,读好问句(落实目标1

1. 活动设计:  

  任务一:默读第2-7段,用“”圈出小动物名称,用“_____”画出它们的对话。  

  任务二:聚焦小兔对话,分步骤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标“语调上扬符号()”;  

  抓语气词“咦”,拉长音读“咦——”,体会好奇;  

  同桌分角色读,互评“是否读出好奇与担心”。  

  任务三:迁移朗读小羊、小鹿的提问,创编小马、小老鼠的疑问句。  

环节2:视频拓展,深化认知(5分钟)

1. 活动设计:  

   播放科普视频《大象耳朵的妙用》,总结功能:散热、驱虫、交流。  

   提问:“为什么大象的耳朵适合耷拉着?”  

2. 设计意图:借助科学知识,强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认知。  

(四)迁移拓展:联结生活,体悟道理

1. 活动设计:情景思辨

     情景1:当许多人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过马路时,你一个人坚持等红灯走斑马线,别人嘲笑你跟大家不一样,你会说?

     情景2:大当自习课上,周围的人都在聊天,只有你在认真写作业,同学说你不太合群,你会说什么?

(五)生字教学,比较异同

本课以“读”促思,以“图”导悟,以“用”践行,力求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