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足文化,培养情怀----读《好的教育》有感

(2022-04-22 15:00:43)
分类: 《好的教育》读书心得

立足文化, 培养情怀

----读《好的教育》有感

站塘分校 英语组 魏露露

读了鲍老师的《好的教育》,我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这两日上课,复习到单词expect,我问学生们“What do you expect in the future?  学生们的回答各有不同:想环游世界,想有一份好的工作......我没有做任何评价,而是给学生们讲了鲍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故事:一位非常聪明的学生去国际顶尖大学面试。面试老师问他读书这么好为了什么?他回答说是为了赚钱、买大房子和父母一起住。显然,该学生最终未被录取。顶尖的学校拥有珍贵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给到这位同学,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他和父母住上了大房子。这实在是浪费资源。所以说一个人聪明,并不能代表他一定有生命的激情和向上的情怀。什么是情怀呢?毛泽东重回橘子洲头之时写下《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其实早在17岁时毛泽东就说过“学不成名誓不还”;周恩来年少时的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依然铿锵有力......正因为历史长河中这一批批有情怀的中华少年,才换来了今天的国泰民安。试问现在的学生,有多少人会说出“为中国的蓬勃发展而努力”“为人类的进步而读书”? 难道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学生吗?不,我们非常需要,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非常需要,寻求进步的人类文明非常需要。但是现在孩子们的心中从未种下这样的种子,能接出这样的果子吗?我想恐怕很难吧。教育首先就是唤醒、点燃学生的激情和生命力,培养学生的情怀。当学生已然失去了激情和生命力,没有了壮志情怀,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初心了。

那如何从小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情怀,激发正能量的生命力呢?鲍老师觉得,读经典非常重要。圣经文化是西方的文明基石,而四书五经就是我们的文化底蕴。这些经典中蕴含的知识、价值观和文化体系,流传了千年,形成了我们自己特有的民族气质。比如古时孔子提倡的“孝亲敬祖”“忠君报国”,传承至今,就是我们的爱国情怀。这一点在今年的冬奥会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运动员们为了祖国的荣誉,拼尽全力,不断挑战极限。而美国国籍转中国国籍的谷爱凌更是如此。她的妈妈是中国人,是地道的北京人。谷爱凌在妈妈和外婆的教育下长大,她也热爱中国,愿意为国而战,最终拿下两金一银。

近年来,我们国家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冬奥开幕会中24节气、唐诗宋词的元素,春晚的《只此青绿》《金面》等节目都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还记得春节归来,和学生们聊起春节和元宵晚会。我提到,晚会最后致辞时,主持人康辉都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我问学生们这段话是否重要,学生们各抒己见。在我看来,这段话很重要也很有必要。春节和元宵晚会是面向世界的一个平台。我们在此坚定地表达我们的心声,体现出我们国家的情怀。它鼓励着中国人继续传承文化,发扬中华精神,实现民族目标。

文艺节目如此,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也能再前进一步呢?我们可以将四书五经等经典文学纳入小学教材,多多开展国学课。因为只有将文化的底蕴夯实,才能更好传承并创新。

人之情怀,为小家、为大国、为人类、为自由。教育的重任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立足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怀,尽己所能,不辱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