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课堂上的蹲下去与站起来——读鲍鹏山《好的教育》有感

(2022-04-21 17:17:12)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好的教育》读书心得

音乐课堂上的蹲下去与站起来

——读鲍鹏山《好的教育》有感

 

站塘分校音乐组 李佳妮

 

这个寒假,我有幸跟随学校的各位前辈们阅读了鲍鹏山老师的著作《好的教育》,其中《大人不必蹲下去》和《小孩喜欢穿大人鞋》这两章节给我启迪最为深刻。现想结合自己一点浅薄的拙见叩首崇鲍老师崇高的教育信念与理想。

鲍鹏山老师在书中曾说道:“如果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兴趣来设置课堂,我们可以不要设置语言,不要设置数学,不要设置物理,不要设置化学,也不要设置历史,孩子最感兴趣的是游戏机,只要设置学校门口的游戏机房就行了,最好的课程是《王者荣耀》。当老师的能这么想问题吗?孩子不感兴趣,不感兴趣你就不教吗?”

这段犀利的排比与设问让我不由得结合自身学科进行了一个反思,但是我却想基于鲍老师提出的“大人不必蹲下去”,引申于“音乐课堂的蹲下去与站起来”这一新的议题。

我还记得在我来行知应聘的那天,袁校告诉我音乐是一门兴趣学科也是一门“贵族”学科。这句话在当时我作为一名音乐生于其他学校百般碰壁之时,可谓是令人振奋,无异于一针强心剂,足以佐证行知对于音乐学科发展的重视程度。但这也不禁让我思考,在提倡“双减”政策的大前提下,课本上曲高和寡的音乐知识如何成为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呢?

在我的意识里,音乐这门学科实现全民化是势在必得的,因为中国的孩子们需要审美的教育,他们在崭新人生被社会学校家庭赋予的责任之中裹挟,也需要一方净土,让疲于奔波的心灵好眠。从我当上音乐老师的那一刻起,我便希望着自己的学生若有一天遇到不顺意的事情觉得孤独无助,他们仍能够想起并坚信:没关系,我还有音乐。

故此,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我认为音乐应该是与学生亲密无间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音乐课堂上蹲下去;但与此同时,音乐想要成为孩子们的人生旅途的一盏明灯,就必须还要站起来。

所以,我认为音乐学科的教学手段应该蹲下去,音乐学科的教学素材应该蹲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今天也并非过时,只有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才能站稳讲台。而这并不是鲍老师所抨击的只晓得讨好学生的片面行为。而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设计一堂好课,知晓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带着课本里的经典通过与学生建立的桥梁,走入学生的内心。而我认为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反而会给自己的课堂增光添彩。且很多老师所排斥的,学生之中广受欢迎的,恰恰可以成为连接课堂的宝器。

譬如当我们听见学生之中都在唱着“你爱我呀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这样看似俗不可耐的广告歌,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想到过这就是美国音乐之父所作《哦!苏珊娜》的经典旋律,有没有想到过可以借此启示学生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出发,探讨为什么这首歌曲能够流传至今又成功洗脑;当我们得知学生们看似不务正业都在讨论最近大火的电视剧《开端》,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想到过这部电视剧中频繁运用了世界名作《D大调卡农》的旋律片段,有没有想到过我们正好以此来向同学们科普卡农音乐的循环规律,并从音乐的角度引导学生探讨歌曲在电视剧中出现的具体意义?

我曾问过学生们,音乐课本里的作品你们喜欢吗?如果不喜欢的话,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在上完诸如这样两节完完全全蹲下去的“不正经”音乐课之后,我想学生们已经得到了答案。

是的,某种意义上,学生们所喜爱的歌曲也好影视也罢,无不源自于课本上的经典。哪怕是家长老师们嗤之以鼻的游戏,也会有着足够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音乐空间。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先蹲下去,再通过课堂引导学生站起来。事实证明,课堂内外并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善于发现课堂之外的音乐,以此引导学生来探索课本里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只有学习好课本里的知识,才能真正在课堂之外玩得明白。

所以,我认为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应该站起来,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应该站起来。虽然,我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些微不同的思考,但我却也格外赞同鲍鹏山老师说过的另一句话:“小孩喜欢穿大人鞋”。诚然,我一直在说音乐学科可以试着蹲下去,但也请务必站起来。只有我们的教学目标站得高,我们的孩子才能在音乐的世界里望得远。不过我这里特指的是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始于音乐但不止于音乐,要充分与其他各类学科融合贯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上,美育无疑是最合乎情理的途径。

若想要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站起来,作为教师就务必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进步。蹲下去是为了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但是想要背负着孩子们站起来就必须心中有数,肩上扛得起重量。而在教学质量的评判上,音乐教育的亮点来自于学生,而学生们的亮点又各不相同,因此我们的评价不应该有统一的度量。我认为最高效的评价机制是在于学生是否乐于分享所学所获,主动给予老师正向的反馈。当学生在我偶然提及生活中处处皆是音乐便想到用笔帽做成排箫;当学生主动提出想听我讲讲交响乐或是主动请缨在课堂上为大家用竹笛吹奏一曲《起风了》的时候……我便会觉得,那一刻,我们和他们都终会在灿烂千阳的音乐世界里相知相遇,这就足够了。

蹲下去,是为了更虔诚地站起来;站起来,是为了更温柔地蹲下去。若不是拜读了鲍鹏山老师的著作,我也不晓得用这样贴切的词语去形容我一点心得。虽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在观点的表述上有一点不大相同的地方,但却也让我更加懂得读书的可贵。只有勤读与好读,才能有思考与辨析,才能在教育大咖通过文字的点播下,不断感悟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无论蹲也好站也罢,在教育这件事情上,殊途亦同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