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合肥市行知学校行知书院
合肥市行知学校行知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50
  • 关注人气: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就是芬兰教育》读书心得

(2021-05-27 08:32:23)
标签:

教育

2021寒假优秀读书心得

分类: 读书心得

《这就是芬兰教育》读心得

行知学校  王豆豆

 

前段时间看了一组记录片《他乡的童年》,其中有一期专门介绍“领跑全球的芬兰教育”,最近又有幸与“芬兰教育”结缘,寒假学校为老师们发了一本《这就是芬兰教育》一书,从书中更加详细地了解到了了不起的芬兰教育。

作为母亲,一直对教育的书籍比较感兴趣。翻开目录,就可以了解芬兰教育的不一样,真是教育的理想国,在芬兰有只上半天的小学、为生活而教的中学、以教育为中心的国家、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从目录可以看出芬兰教育的一些理念,翻开书本,仔细阅读,不得不惊叹芬兰对教师和教育的支持。

我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初中,一个幼儿园,书中恰巧提到了芬兰的幼儿园、初中教育。在芬兰,幼儿园的孩子没有课程,只有启蒙。孩子在幼儿园只有三件事:吃、睡、玩。孩子们没有教材,没有练习本,没有小黑板,所有的学习都在玩中学、做中学。在玩中探索数学、语言、自然科学、社会与艺术等学科。这个理念很像现在我国推进的STEAM教育及项目式教学,可以想象孩子在无负担无压力的条件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有很大提高,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作与创新能力,摆脱了教条化、模式化。书中提到了幼儿园教室里的数学启蒙课,他们只有正方体、三角体、圆球等形状的教具,孩子的数学学习主要是培养类比、分类、计算、总结等能力,而不是只会算数,这种学习方式真是与小宝的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差别,读到这里,给我启示,孩子就是孩子,是在玩中长大的,家长或学校要根据孩子学习的情境进行教学,不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孩子的学习是在主动探究中进行的。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是否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改革,多给孩子们一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与小朋友们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活动,而不是幼儿园大班开始小学化,紧张地处在幼小衔接的气氛中,好像学习大多是他们个人的事情,交了作业还要评比谁的漂亮,谁没有完成等等,孩子几乎没有好奇之心,创作之情。

当读到初中教育部分内容时,芬兰的家庭经济课深深地吸引了我。家庭经济课开设的目的是:为生活而教。不得不感叹,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更高学府,最终他们还是要回归生活,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依附父母生活。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里只顾学习,家长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学习,在学校里也是,时间基本上都在学习课本知识。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什么?是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长大后只会学习书本知识,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社会能力都很差,那就不得不感叹教育的失败,教育出了问题。在书中谈到芬兰的家庭经济课包括三个方面:做饭、做家务、家庭理财。做饭、做家长这两项看似有点“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但这是生活呀,孩子们以后会长大,会结婚生子,会当爸爸妈妈,如果不会做饭和家务,家庭生活可以想象,肯定是一团糟。在我周围的学校还没有开设家庭经济课的条件,但是做为父母,在家庭里应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与孩子一起研究美食与理财。拿做美食来说,做为父母一定深有体会,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饭会让许多人头痛,从准备到成品要经历许多步骤,关键是要经常换花样,不然你做的饭就不受欢迎,这就说明做饭是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孩子参与做饭与做家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知道感恩父母,热爱生活。书中对烹饪的学习总结的很好,烹饪可以整合物理(测量)、生物(植物的生长)、健康(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视觉艺术(颜色搭配)、手工(动手操作)、宗教(饮食文化)等的多学科学习,仔细想一想,这也是一个STEAM课堂。

读了书中芬兰教育的多个实例,深深了解到他们的教育理念:学习是为了回到生活,回到所在的环境,学生的学习是在“做中学”“玩中学”中进行的,学习零压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成就感,教育才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