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究工作报告《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8-12-25 15:32:27)
标签: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子长县秀延初级中学课题组:  郭文文

一.课题的选题背景: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处的地位及在升学考试中的考查方式,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落后观念,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按照固有的模式或环节,参照教案和教参的设计循规蹈矩的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演员,把学生当成观众,把教学课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忽视了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进课堂,直接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推进,2017年秋全国中学政治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此次改革坚持了让知识“回归生活”的课改理念,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遵循学生生活逻辑,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这更加符合青少年发展的需求,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合,在教学案例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上将更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抽象逻辑,但目前的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轻视资源利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当前,教师仅停留在教材及网络资源的使用上,缺乏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捕捉。

2、忽视学生生活。学生的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课堂教学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又回归生活。当前教学中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现象仍有存在。

3、忽略学生文化。现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旧习惯用那刻板僵化的成人文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1、分析生活案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挖掘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生活案例。

2、对生活案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将生活案例贯穿于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3、结合教学实际,找到生活案例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4、在研究的过程中,力争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与水平。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研读别人有关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方面的研究资料或成果,从多种角度、多种思维模式中寻找更高效的教学方法。

2、交流讨论法:与组内成员不定期进行交流讨论,在研究过程中能更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研究效果、增强研究的说服力。

3、实际观察方法:以秀延初级中学七、八年级的学生为例,就具体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形式、过程、效果等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4、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当前学生对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的认知及学生有关生活案例方面的意见或建议,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生活案例应用的效果。

5、归纳总结法:综合整理归纳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效果,进而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

五.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2018年3月——2018年4月)

1、提交申请书,进行课题初步论证,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等课题的申报工作,确保课题研究立项。

2、邀请组内前辈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指导。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

3、搜集文献资料,查阅了解国内有关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的研究状况,对各类材料进行分析、整理。

(二)实施阶段: 2018年4月——2018年11月)

1、学习相关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方面的理论文献,了解该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意图、安排及方法等。

2、通过听课、上课、评课、访谈、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秀延初级中学七、八年级将生活案例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具体情况。

3、开展实践探索,积累有关材料,记录研究的主要过程,将不足和优点归纳整合,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4、根据研究方案针对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进行课题的研究,形成相应的策略。

(三) 总结阶段: 2018年11月——2018年12月)

1、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做好结题验收准备。

2、围绕课题开展活动,更新观念,及时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

1、本课题研究以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作为立足点,充分挖掘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将活化、生活化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着重突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用性,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作用,改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说教课程的认识,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生活情趣。

2、本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梳理、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内容,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生活化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将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实效。

七.课题的反思与设想:

(一)反思:

本课题自研究以来,我对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生活案例进行了多次探究与尝试,并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在后面继续探讨和研究,主要问题如下:

1、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虽然应用的是生活中的案例,但是这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素质稍差会使得师生配合的默契度不够,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有部分学生仍然不能正确理解课堂上使用生活案例的最终目的,只是简单的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生活案例只是简单的在课堂上穿插几个生活案例。 

3、在案例的选择上,学生的辨别能力还不足,有时选取的案例真实但不具有代表性。

(二)设想:

为保证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有效性,使课堂效果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针对目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将继续深入探究:

1、以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作为立足点,充分挖掘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将活化、生活化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着重突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用性,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作用,改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说教课程的认识,让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和生活情趣。

2、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梳理、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内容,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生活化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将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实效。

3、开展专题课程引导学生掌握筛选案例资料的主要方法。进一步提升师生默契度,提升教学针对性,系统整理相关材料。在课内外,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视野。

4、牢记自己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见解不一时,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教师要起一个引导作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分析技巧和基础知识研究案例,获得答案,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