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心|连载《金莲川幕府》第十七章·伯颜|他一跃而就,万古流芳(下)

(2018-10-18 11:38:46)
标签:

365

文化

原创

连载

分类: 连载《金莲川幕府》

水心|连载《金莲川幕府》第十七章·伯颜|他一跃而就,万古流芳(下)


第十七章·伯颜|他一跃而就,万古流芳(下)

 

曾在一个场合中,一位小友应着一些人事有所感悟,他当时说富贵富贵如果只富不贵也是没意思的。那个贵,便是贵气、底蕴、涵养,这些元素不是天生,而是靠环境熏陶、积累、沉淀,还有修行。我在想,伯颜的家族,尽管都是所知的金戈铁马,但一定也有相当的文化素养,不说才高八斗,但至少是有长辈重视到不能光做一介武夫,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在马上解决的。如果往这样的梳理靠拢,那伯颜他还有个文艺青年的头衔,也就好理解起来,更能理解他坐上左丞相这个位置,能得心应手胜任工作,能让同僚们信服且佩服,能让老板满意,这简直就是智商和情商的完美结合。

一个社交有着圆润作风,做事又极有效率的伯颜,还是不言自身有大功的那类人,那么,他为何在征宋大战直取临安时,要阻断想抢攻的刘整呢?而且这个刘整是一直与他配合打了好几年的征宋拉锯战,为何在最后这个大功劳前,不给刘整插上一脚呢?是因为全盘布局不容有人随意篡改,还是世祖授意不容刘整军功再次膨胀,是世祖要他遏制刘整?明明最初是刘整与伯颜一起扛起征宋这面大旗,我却在伯颜的资料中,看不到有刘整的踪迹。这里就是一个可供我们拓展想象力的地方,一个不邀功的阻断了一个要力争功劳的人的道路。

也许一切我们都可以归咎于根深蒂固的种族与门户之见上,纵使世祖再如何接受中原文化,让盘踞草原的游牧民族的脚,慢慢迈进农耕民族的国土里,渗入,交融,但骨子里还是会倾向会更信赖自己的族群。那些所有的外在,只能是附庸,不能是主导。这或许就是刘整的功劳被抹淡的根本原因。我们也可以去看所有跟随世祖忽必烈一路走过来的汉人幕僚,能有几个最后得到较好的归宿,我这会略略回想前头写的那几个,好像也就是如此。

伯颜从让世祖一见钟情,到从政如鱼得水,再到南征灭宋,北伐叛王,桩桩件件都是挡也挡不住的大功。这样的伯颜,却在至元二十九年,屡败海都叛军后,遭朝臣馋陷,被罢官免职。这样的罢免带着一定的戏剧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至元三十一年世祖忽必烈驾崩之后,伯颜受托成为顾命大臣,扶元成宗铁穆耳上位。铁穆耳是皇太子真金的儿子,真金是忽必烈的次子。元成宗铁穆耳是元朝的第二任皇帝。

在被贬之后还能咸鱼翻身做了顾命大臣,这里又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世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盘算着由谁来当继承人时,定有一番深思熟虚,定也看到那些明里暗里的权势周旋,于是趁有人想要把伯颜拉下马来的空档,让伯颜急流勇退蛰伏起来,直到自己驾鹤西去,才让伯颜东山复出扛起大旗迎接扶持铁穆耳上位。

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伯颜病卒,享年五十九岁。

这样看来,世祖对伯颜的爱,倒是由始至终的,而伯颜回报给世祖的,也是由始至终。



水心|连载《金莲川幕府》第十七章·伯颜|他一跃而就,万古流芳(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