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博望志会是最好的创业人物媒体
现实一点
别扯那些远的
百年老店
一百年…我能活到多少岁?
文
编辑
采访
许是厌恶这个季节随风飘荡的柳絮或者是只有大风才能刮走的霾尘,来京一年多的商泽华并没有太多归属感,到现在依然选择居住在国贸附近的一家快捷酒店里,没有租房也没有买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方便,不贵,早餐免费,还有人打扫房间,挺好。
一个打小在沈阳长大的东北爷们,不论是繁华的北京,还是发达的上海,对他来说只是他经过的一个个驿站罢了,随时都可能选择离开,而沈阳,始终还是要回去的。从踏上北京的地界起,商泽华就告诉自己我是来做事儿的,在这儿得努力。这样的心理暗示使他即便几年前已经在上海买了房,却也仅仅把它当做歇脚的空壳。
十几年前,《上海一九四三》的流行和着对小资生活的莫名向往,商泽华跟着同学搭了个顺风船,从大连沿着黄海的风浪,飘了40多个小时后到了目的地黄浦江。
在这里做展会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又做了商旅,十年的打拼有了些积累,2012年,商回到沈阳,开了他第一家会所式的烧烤店。对他来说,做烧烤也好,做幸福小冒菜也罢,一直都以做成那个品类里面的强者为目标。对比两千块的手机和五百块的手机壳,他就是会买后者的那种人,有点宁鸡头不甘凤尾的意思。
陆陆续续关掉十几家在东北的烧烤店,辗转至北京经营幸福小冒菜,商泽华追寻的是「非大有不可以大无」,讲求的就是俩字:体验。没经历过位高权重的,是不可能看淡金钱和权势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大概可以简单分成三层阶段:第一层是朴素的简单认知;第二层是经过实践的理性认知;第三层是从理性认知回归实践。第一层和第三层可能表现的形式一致,却是包含了大有。想要达到大无的境界,必须是要经过大有的。商想达到的是更高的境界:不理会世俗的看法,无欲无求,强者自威。
前段时间韩国有个表演型的剧目叫《神厨秀bibap》,一个结合了唱歌、跳舞、B-box的新的艺术形式。幸福小冒菜现在正在收缩自己的线下店铺,主打中央厨房和线上经营。和店里挂出的slogan(「你会不会突然地出现在街角的这家冒菜店?」)一样,商泽华认为餐饮不仅仅是吃、喝,也表达了一种文化属性,中国饮食文化需要借用某种形式输出,于是买下了剧目的版权,并于今年1月3日登上了北京剧院的舞台。
如何把文化和餐饮结合起来,是他以后想做的事儿。商泽华说,不想把自己的一生锁定在一件事上,也没打算把幸福小冒菜做成百年老店。毕竟谁也说不准,万一五年后的商泽华会成为一个演员,或者制片人呢?
所以,来看看他怎么说的。
壹
刚来北京的时候就住四惠汉庭,离国贸比较近,浅层次说对北京还是没有归属的感觉。
就算你买了房子,或者租个公寓,比如说我在上海,我打拼了十年,我在上海也买房子了,在上海我那个房子,我从来就没把他当作家,我感觉就是我的驿站。我对上海文化融不进去,我住那个房子就跟我住旅店一样,进屋都不脱鞋,我们东北叫随便“造”,就是随便祸害,随便你弄。
从语言,从生活方式,从做事的思维,你跟本地上海人还是有差距的,在北京也是,我没感觉我要在这买房子,把家迁过来,我没有这个想法,年龄大了肯定还是回沈阳。
(以后)也不一定固定在北京,我可能再往南方走一走。去机会多的地方看一看,不会因为地域局限我做什么事。在北京,踏进这块土地开始,你就要告诉自己,我得忙些事儿。回东北,我可能一个月也没事,我不会给自己找事,没事我就休息。在这儿,我就是来做事的,我必须有些事干,没事是不对的。暗示自己,在这儿得努力。
贰
我是特别向往上海那种小资的生活,
02年到的上海,那个时候东北和上海差距还是很大的,我感觉,哎呀我X,这地方我扫地我也想留下来。
昨天晚上我还喝多了,和我初中同学,特别特别好,他是海事的,跑船。2000年去上海,跟着他船,没花钱,那时候也没有钱,坐了40多个小时的船,从大连,他们学校有船。早上6点多一停,那汽笛声,我们住的船员舱,黄浦江的水面儿就在窗户那儿晃悠。透过窗户一看,我X,东方明珠…陆家嘴…十六铺码头,杜月笙当年混的地方!坐摆渡过去,就是汇丰大厦。
我们还上了SONY公司,反正全是公司,哪个公司大,就往哪儿跑,当时可以进去,现在不行,还得刷卡,身份证,登记,那时候没有,上公司一看,哎呦!还有茶水间儿,还能喝咖啡!可乐随便喝!这公司太好了!那会儿就这感觉,一定要来!一定要来!来上海,不管做什么。然后02年就去了,做展会,做了十几年。
她(妻子)还是挺支持我的,因为我跟她认识就是在上海,她带团来,很偶然的机会就认识的。那个时候年轻,让我重新再选择,我不会那么早就结婚。
叁
我是追求大无的状态,你有钱你装B,我不鸟你。
我不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别人都说你去北京了,发展特别好,你的品牌特别好,我就真的做的特别好,别人说你不行,你就真不行,这就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你成功与否是在别人的评论来成就的。所以你如果证明给大家看,你做的越多,你内心可能越虚,我表现我很强,实际上你很怕别人说你不成。
有,不用,和没有,不用,这可是完全是两种状态。说别老吃鲍鱼,鱼翅,那东西太伤身体,对身体其实不好,血压也高,胆固醇也高,就吃点有机的。你都没尝过鲍鱼啥味儿,你都没尝过鱼翅啥的,你肯定不会知道吃了的味道。
这就是我为什么从沈阳,12家店关掉,来北京。12家店也不错了,也很好了,够吃够喝了,我沈阳两台车,有别墅,活着也挺舒服了,但是你没尝试过另外一种你认为很好的状态,你就过一种往回过的状态,你就还是不敢,只有经历过的,我知道我现在做的只是一种经历,但是我必须要经历。
(幸福小冒菜)14年开业的,建外一家店,最多的时候是6家,但是现在线下店在收缩,现在基本实体店要全关掉,主攻线上。SOHO那个店也退出去了。线上是10个中央厨房,基本覆盖整个北京的CBD,白领密集的地区。一天的外卖3000多单。
除了黄太吉的平台之外,我们在第三方餐厅比如跟辣家私厨,也搁一个菜单。然后下个月,所有的吉野家也进了,在吉野家所有的门店和外卖里面有了。我给幸福小冒菜的定义就是一个USB,跟谁都能放在一块儿。
肆
我是这么想的,人这一辈子,我需要尝试的事儿太多了,我不会在某一件事上锁定。就是说比如说,做幸福小冒菜,我绝对没有把它做成百年老店的想法。
在麻辣烫领域,我的「小冒菜」可以代替「麻辣烫」就可以了。好像JEEP,它就是个越野车,在我们东北,来个宝马X6,大家都会说是来了个吉普,就算倒闭了,吉普这个词也一直在人们心中。
我真实想法就是,没想把现在这个品牌做一百年,因为这个社会,信息化速度发展太快了。再出现百年老店的机会很小,就算你做的非常棒,再成为百年老店的几率已经不多了。我们现在留下来的这些企业,如果十年以上,就是牛X的企业,那就算是百年老店了。
诺基亚,强势吧,当年我们都相信它能成为一个百年老店嘛,现在怎么样了。所以说,还是现实一点,别扯那些远的,百年老店,一百年,我能活到多少岁?百年之后能咋样,我自己都掌控不了。而且呢,这件事绝对不能锁定我的一生,(不然)我就太失败了。
还是那句话,我可能大有之后可能做到大无,好多东西我都没尝试过,我根本沉不下心来,那你要我沉下心,我就要看遍世间繁华。
http://ww4/large/006qyUr6gw1f2tqxspr24j30i00chgm8.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