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里的人》说课稿

(2023-02-27 17:56:51)

《故事里的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人物动态和表情特征,学会精细观察事物的方法,用捏塑的方式表现故事里的人物。引导学生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提升动手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深刻的把握,还要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我所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之前有过一些造型、色彩学习的经历,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捏塑的制作方法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我在授课中运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捏塑的技巧。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动态和表情特征,学会精细观察事物的方法,用捏塑的方法表现故事里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特征以及概括、简洁、夸张的表现手法,用捏塑的方法表现一个具有故事情节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雕塑的魅力,了解雕塑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导向,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现阶段的心理特征,我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人物动态和表情特征以及捏塑的表现手法。

难点:创作一个能反映故事中人物特征的泥塑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将采用讨论法、情境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环节,它们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下面我就这一部分内容展开我的阐述。

活动一:故事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伊始,我以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段导入,提出问题:你最喜欢里面哪个人物形象?学生会说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带领学生欣赏《西游记》泥塑人物作品。我会总结:雕塑作品让故事看上去更加美观独特,其实每一个雕塑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学生对未知的故事有了极大的兴趣之后,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故事里的人》。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在学生对于雕塑背后的故事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引导学生联系故事情节,继续观察作品,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艺术家是通过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体现人物形象的?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作品人物轮廓简洁生动,表情传神。

此时,学生已经了解了雕塑的人物特征,但是对于如何制作一件雕塑作品却不甚了解,紧接着我会继续放大作品《西游记》,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问题:作品中人物的身体、四肢以及关节部分是怎样支撑和加固的?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可以用泥水粘合的形式进行支撑和加固。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可以在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好的示范会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在这一环节,我将示范《熊出没》中光头强的捏塑方法及步骤,首先,概括塑造出人物的头、胸、四肢和服饰;其次,把每个局部拼接起来,塑造出光头强的动作;最后,深入塑造,安上帽子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此时,学生的创作热情已经被激发出来,我将适时引导学生以捏塑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并从捏塑作品中的人物动态、表情特征和捏塑手法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艺术作品,提高课堂作业效率。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我会创设民间手艺人的趣味情境展,请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并从作品中人物动态、表情特征和捏塑手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在相互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至此,我的课程也接近了尾声,最后我会带着学生系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达到回顾重难点的目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要好好学习并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最后,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这些泥塑作品编排一个话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