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2-03-14 08:16:08)
标签:

论语之重新解释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允执其中

赦免

拥护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20.1

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对君主的忠告。尧曰第二十篇共三章,第一章是对君主的忠告,第二章是对官员的忠告,第三章是对平民百姓的忠告。这三章忠告,是对《论语》全文的总结,意在告诉人们,论语全文可以适用于君主、官员和平民百姓。这三章忠告,分别挑选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强调指出君主、官员、百姓应该怎么做。

本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好像许多内容堆砌在一起。其实,这些内容之间有一条线相互关联着。这条线,就是对君主的忠告。本章前半部分讲的是尧舜禹和商汤、周武王如何为君,后半部分讲的是儒家对后世君主如何执政的建议。《论语》成书,是在孔子去世之后,当时应为春秋战国时期。前面的帝王,主要是上三代和夏、商、周时期的帝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尧、舜、禹、商汤、周武王。本章把这五位帝王都列了进去,希望后世帝王能够继承这五位成功帝王的执政理念。

尧舜禹的执政理念是: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按照李泽厚的解释,这一句的意思是,上天的使命已落到你身上了,要好好把握那中庸之道。如果天下老百姓贫穷困难,那你的地位也就完结了。笔者对“允执其中”的理解有不同看法。李泽厚的解释,应该是来源于朱熹。朱熹《论语集注》:允,信也。中者,无过不及之名。按照朱熹的意思,中指的是中庸。笔者认为,前一句说的是上天的使命已经落后你身上了,后一句说的是如果天下老百姓贫穷困难,那你的地位也就完结了。这中间怎么能扯上中庸之道呢?你完成好自己的使命,让老百姓生活富足,就可以了,并没有中庸之道的意思。笔者觉得,允执其中,就是允许你执掌位于天地中间的人世的权力了,你要好好运用你手中的权力,为民造福。

商汤的执政理念有三个:一是有罪不敢赦。二是帝臣不蔽,简在帝心。三是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段话引自《商书·汤诰》。

所谓有罪不敢赦,说的是对犯有罪恶的人,不敢轻易赦免。自己作为君主,手中有权力,可以赦免犯罪者的罪与刑。但是,这一权力不能随意使用。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动不动就赦免这个赦免那个,国家的刑罚制度就会流于形式,犯罪之人就会有恃无恐,国家会因而陷于混乱。人们看到,犯了罪,通过赦免,可以逃脱刑罚惩罚,那么,谁还害怕刑罚?赦免这一权力,适当使用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能多用。商汤的告诫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帝臣不蔽,简在帝心,说的是上帝的臣子犯了错,我不敢遮蔽,不敢护短,因为上帝的心里明白怎么一回事。应该怎么处罚是天命,我不能违背天命。朱熹《论语集注》:而天下贤人,皆上帝之臣,己不敢蔽。简在帝心,惟帝所命。天下贤人,是上帝之臣,其他人呢?难道不是上帝之臣?难道就敢遮蔽了吗?考虑到上下文均讲的是罪或错,所以作如上解释。

所谓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说的是担责任的事,即我作为君主,如果有罪,请上帝惩罚我自己,不要惩罚各地的百姓;如果各地的百姓有罪,请上帝也惩罚我,因为那是我领导的不好。君主是天子,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代表,由他担起天下的责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这仅限于对天对上帝表达自己过错的时候,不适用于具体情况。各地的老百姓犯了罪,该怎么处罚还得怎么处罚,不会怪罪到君主身上。君主自己犯了错,由上帝来处罚,别人是不能插手的。上帝是谁?只有天知道。所以,在古代的君主制度下,君主的错是没有纠正机制的,君主做了坏事,是不会被追究的。正因为如此,君主才会说,如果各地的百姓有罪,请上帝惩罚我,因为那是我领导的不好。真正会惩罚君主吗?不会的。

周武王的执政理念有三个:一是周有大赉,善人是富。二是虽有周亲,不如仁人。三是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所谓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见《周书·武成》篇。意思是,周朝进行大规模封赏,让天上的善人都成为富有的人。这传递出一个信号,就是周王朝崇尚善良,鼓励人们多做善事。所谓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说的是周王朝虽然有众多亲族,但在治理国家的时候,这些亲族不如仁人志士。这表明,周王朝崇尚仁德,治理天下以仁为先。所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与商汤说的第三点一样,仍是担责任的事。

儒家对后世君主的建议分为四部分:一是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二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三是所重:民、食、丧、祭。四是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第一部分,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这一部分讲的是如何巩固和加强国家的统一。权量,有权威的量器,指国家统一的度量衡。法度,指法律制度。废官,指废弃的官府衙门。通过谨慎地统一度量衡,实现国家经济方面的统一;通过审定法律制度,实现国家法律制度的统一;通过重修废弃的官府衙门,重新设立国家的管辖机构,实现国家的管辖。如此一来,四方的行政管理才能正常运行起来。

第二部分,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这一部分讲的是如何收民心。兴灭国,不是重建那些已经灭亡的国家,而是重新振兴那些灭亡国家的文化。国家已经灭亡了,不可能再去重建,也不会同意他们再去重建。如果重建,岂不是对新兴国家构成威胁?国已灭,但民还在,文化还在。民还希望自己的文化得以存续。所以,要顺民意,重新振兴那些灭亡国家的文化。继绝世,指延续那些已经濒临断绝后代的宗族的血脉。如果已经断绝了,就不可能再延续了。如果已经大规模减少,濒临灭绝,就需要想办法延续。这也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指。举逸民,指推举出那些流落在民间的有才有德之人,重用他们。这样一来,会稳住这些优秀人物的人心,不致让他们成为不稳定因素。通过采取以上三种措施,天下老百姓的心就会稳住。大家人心思安思稳,国家就稳定了。

第三部分,所重:民、食、丧、祭。意思是,作为君主,你应当关注老百姓,要注意老百姓在想什么,在干什么;你应当关注老百姓的吃饭问题,看看老百姓能不能吃饱,能不能吃好;你应当关注丧礼是如何实施的,礼制得到实施了没有;你应当关心祭祀是怎么进行的,效果如何。

第四部分,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意思是,作为君主,你要待人宽厚,因为宽厚才能得到众人的爱戴,才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如果待人苛刻,人们承受不了你的挑剔,就会离你而去;你要讲信用,因为讲信用才会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如果你不讲信用,老百姓就没法相信你;你办事要勤快,不要拖拖拉拉,因为勤快才能出政绩,如果你办事拖拉,好事也会拖成坏事;你办事要公平公正,不要徇私枉法,因为公平公正才能让老百姓满意,让老百姓高兴,如果你办事不公平不公正,就会招致老百姓的怨恨。

【笔者译】尧说:“啊!你,舜!上天的使命已落到你身上,允许你执掌位于天地中间的人世的权力了。如果天下老百姓被贫穷所困,民不聊生,那上天赐给你的地位也就完结了。”

舜也把这些话交待给禹。

汤说:“我小子履,斗胆使用黑牛进行祭祀,公开禀告光明伟大的上天:对于有罪之人,我不敢轻易进行赦免;对于上天臣子的毛病,我不敢进行遮蔽,上天心里都有数。我有罪过,请不要惩罚天下百姓。如果天下百姓有罪,都由我来承担!”

周代实行大规模封赏,善良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虽然周王朝有众多亲族,但是,不如拥有有仁德的人。老百姓有什么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

谨慎地统一度量衡,认真地审定法律制度,重修废弃的官府衙门,使天下的行政管理正常运行起来。重新振兴那些已经灭亡国家的文化,延续那些濒临断绝后代的宗族的血脉,推举重用那些流落在民间的有才有德之人,使天下老百姓的心归到一处。一定要重视:人民,粮食,丧礼,祭祀。要记住,宽厚才能得到众人的爱戴、拥护,讲信用才会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办事勤快才能出政绩,公平公正才能让老百姓满意、高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