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2-02-14 09:17:05)
标签:
论语之重新解释儒家思想改革新探学问消失流传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是如何学习的。孔子是一代宗师,是圣人,是万世师表。他是怎么学习的?他怎么学成了这个样子?相信好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如果知道了他是怎么学习的,其他人也可以如法炮制,从而学有所成。
从子贡的回答中,可以得出几条经验:
一是学习未必需要有学校或学堂。孔子学习时,既没有学校,也没有学堂。社会是他学习的课堂,社会是他学习的学校。凭着在社会中的学习,孔子依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是学习未必需要有固定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未必是专门的。出门办事,行路交友,随时随地都会有人成为你的老师。孔子曾向多人请教,问甲这门学问,问乙那门学问,如问礼老聃,访乐苌弘,问官郯子,学琴师襄。博采众家之长,成就了孔子的学问。
三是学习未必需要有书籍。有书籍读,当然好。没有书籍,也可以通过言谈向他人学习。孔子通过向他人请教,得到了回答,再把这些内容记下来,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东西。
当然,如果有学校、有固定的老师、有书籍,最好不过。这可以节省下许多时间、许多精力,可以让我们学得更好。我们比孔子当年的学习条件好多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
考虑到学校教育的局限,考虑到老师知识的有限,考虑到课本内容的不足,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自行学习。借鉴孔子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人。读万卷书,可以让我们走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行万里路,可以让我们看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让我们看到生动的社会实践;交万个人,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社会中的各种思想,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将要发生的变迁。至于能学到多少,那要看每个人的悟性与才能。
在看到孔子学习方法的同时,不要忘了一点:孔子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学习知识,广泛地求教于别人,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局限于原有的知识,不能局限于别人的见解。一定要开动自己的大脑,勤于思考,想出自己的见解,创造出自己的学问。孔子是学了周文王周武王治国安邦、修身养性之道,但他未停步不前,未满足于学习、学会,而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分析、创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孔子伟大,是伟大在这里。仅仅继承前人的东西,谈不上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