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5-13 08:07:48)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争名夺利不争不党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一条行为准则。矜,矜持之意,具体包括庄重、拘谨两层意思。争,争什么?无非名利二字。不争,就是不去争名夺利。群,合群之意,就是与周围的人合得来,搞好团结。不党是什么意思?合群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阶段,再亲密下去,就是拉邦结派、搞团团伙伙了。因此,这里“不党”的意思就是不拉邦结派、不搞团团伙伙,掌握住与其他人关系的亲密程度。
按照孔子的意思,君子就应该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如果做不到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就不是君子。
对于做到“矜”和“群”,笔者没有什么不同看法。但是,对于“不争”和“不党”,笔者存有疑问。笔者的问题是,“不争”好不好?“不党”好不好?
根据孔子的说法,当然“不争”、“不党”是好的。可是,现在这个时代,人们还这样看吗?
先说“不争”。君子是不是不能争取名利?遇到名利,只能绕着走或推给别人?名利面前,矜持一点,保持着风度,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该自己得的名利,为什么不能争取?只要自己作出了成绩或贡献,应该得到的名利,不应故意推让。如果推让过火,反倒显得虚伪。此处孔子说的“不争”,应该是不要争虚名、假名,不要争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不能违反法律和道德去争名逐利。
再说“不党”。拉邦结派,形成一个个组织,好不好?孔子的回答是不好,君子就不能拉邦结派,搞一个个组织。这是孔子那个时代的看法。但是,时代变了。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组织化程度非常高,社会团体空前发达,公司企业等社会组织成为常态。一个人,如果不加入某个组织,他的声音太弱小,乃至于听不到他发声,他的利益也往往得不到维护。他需要加入某个组织,成为其中的一员,唯有如此,他才能在现在这个社会较好地生存下去。所以,现在再说君子不党是不合适的。君子可以结党,可以加入社会组织。当然,君子加入的社会组织应当是合法组织,不能加入非法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