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4-22 08:13:13)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史鱼尸谏刚直不阿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不怎么赞成刚直不阿。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名佗,字子鱼,也称史鳅。卫灵公时任祝史,负责卫国的祭祀。与他同时代的蘧伯玉是一位贤人,卫灵公却不肯重用他,另一位叫弥子瑕的,作风不正派,卫灵公反而委以重任。史鱼看到这种情况,内心非常忧虑,屡次进谏,却不被采纳。后来,史鱼得了重病,去世前,对其子说:“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卫灵公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卫灵公造然失容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贵之,如弥子瑕而退。史称“尸谏”。
蘧伯玉,姓蘧名瑗,字伯玉,今长垣县孟岗镇伯玉村人,春秋时期卫国的上大夫,是孔子尊敬和称颂的君子。与孔子亦师亦友。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多次收留和帮助孔子。
孔子称赞史鱼正直,“尸谏”是原因之一。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史鱼表现得非常正直,这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但是,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史鱼仍然表现得非常正直,这就难得了。所以,孔子称赞他的正直。孔子说的政治黑暗指的是什么时候?当是卫灵公统治之时。前文(14.19)曾经提到孔子说卫灵公无道的话。卫灵公是一个无道的昏君吗?孔子说他会用人,他用仲叔圉治宾客,用祝鮀治宗庙,用王孙贾治军旅,国家治理得不错。而且,他还接受了史鱼的“尸谏”。从这些方面来看,卫灵公不能算是无道。可见,孔子的话有时候也带有个人情绪,并不十分中肯。
暂且放下卫灵公是否无道的话题不谈,只说本章的内容。一个是非常正直的人,在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不向黑暗低头,始终做到刚直不阿;一个是称得上君子的人,在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卷起铺盖离开,找个地方躲起来而自保。按照我们现在的看法,这个在政治黑暗的时候能够做到刚直不阿的人,应当受到推崇。这个找个地方躲起来自保的人,没有担当,不值得推崇。
但是,孔子的看法却与我们不同。孔子称赞史鱼正直、刚直不阿,但却不肯用“君子”这样的称谓来称呼他,说明孔子并不怎么赞成他。原因何在?不是正直、刚直不阿不好,而是不管客观环境如何,总是正直、刚直不阿不好。孔子的意思是,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你可以正直一些,可以做事刚直不阿,但是,如果国家政治黑暗,你就不能太正直,就不能刚直不阿地做事。人要知道变通,要知道适应环境变化。但是,史鱼这个人,不管政治多么黑暗,还是一味地正直、刚直不阿,尽管勇气可嘉,却称不上君子。
按照孔子的意思,君子并不一定要多么正直,并不一定要多么刚直不阿。君子要有智慧,要洞察世情,要懂得进退。要像蘧伯玉一样,看到国家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干一番事业;看到国家政治黑暗,就卷起铺盖离开,躲得远远的。这才是君子。
为什么孔子会有这种看法?笔者认为,孔子是从有利于当事者本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而不是从社会大众期望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社会大众希望有人站出来,成为中流砥柱,不向黑暗低头,但是,却没有人考虑过站出来的这个人面临怎样的危险,做到正直要付出多大代价。整个大环境都是黑暗的,一个人两个人站出来,能起多大作用?独木难支啊。孔子觉得,这种时候,作为当事者个人,不应当逞匹夫之勇向黑暗开战,作无谓的牺牲,而应当避开危险躲藏起来,保存实力,等待时机。这样的选择对当事者本人最为有利。
【笔者译】孔子说:“太正直了,史鱼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像箭一样直,一往无前;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他还像箭一样直,一往无前。蘧伯玉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就出来做官;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他就卷起铺盖离开,找个地方隐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