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3-25 08:16:43)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知其不可而为之

奋斗精神

子路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4.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思并不深奥,就是明知道努力不可能成功,理想不可能实现,还要坚定地干下去。这是一句非常悲壮的话,也是一句伟大的话,包含着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谈到这句话时,人们往往禁不住心生崇敬、唏嘘不已。

结合前后文来看,儒家的这一主张与其避世的主张自相矛盾。孔子劝别人避开乱世,无道则隐,自己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何道理?孔子为什么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笔者认为,孔子信仰天,他觉得,这是天意,自己不避乱世是天意,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是天意,自己锲而不舍地去做,也是天意。自己按照天意行事,并不追求理想的必然实现,所以,才知其不可而为之。其实,从论语全文来看,孔子并非不抱有希望,他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实现抱有一线希望。按照正常情况来判断,孔子知道理想实现不了,但是,万一有机会能够实现呢?即使有1%的希望,他也要付出100%的努力。或许,天意就是让他付出百折不挠的努力才给他成功的机会呢。孔子在揣摩天意,因此,孔子才锲而不舍地去做、去努力。

后世实践这一精神的著名人物当属蜀汉丞相诸葛亮。他明知蜀国的力量不敌曹魏,依然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他也是抱着一线希望而去努力的,尽管他知道不可能成功。他希望在努力中寻找一个成功的机会。但最终,苍天没有给予他成功的机会。他所做的,只是尽可能地延长蜀汉的存在时间。

孔子与诸葛亮“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事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是这一精神追求的理想必须是远大的,而且是正义的。如果谈不上什么远大理想,或者理想是非正义的,你也别去追求,追求也没有意义,追求也没有实现的可能。二是如果有1%的希望,就要矢志不渝地去追求,付出100%的努力。希望是渺茫的,但并非没有一线希望。如果一线希望也没有,还是不要白费功夫。三是这一精神追求的理想可能暂时实现不了,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或许可以实现,就像孔子那样。但世间只有一个孔子,像孔子那样的人也只有几个,你要想明白。四是这一精神主要适用于精英人物干大事,就像孔子、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一精神并不适用。你一个普通人,也想着知其不可而为之,那纯属扯淡。你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实际情况做事,能行则行,不能行则弃。

本章所讲的事情大致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孔子很长时间没有家中消息了,就派子路回曲阜看看。子路星夜兼程,赶到曲阜时,已经是深夜了,城门关了,他就在城门洞里睡了一宿。这个守门人不知从哪个地方听到了别人对孔子的评价,就拿来问子路。子路因而记之。有人认为,这个守门人是个隐士,所以才能问出那样具有哲理的话。笔者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更大地可能是,这个守门人从别人处听说了这样的话,就拿来用上了。孔子当时周游列国,不时有消息传回曲阜老家。老家的人就给予了他这样的评价。

    【笔者译】子路在鲁城的石门外睡了一宿。第二天早上,守城门的人问他:“你从哪里来?”子路回答说:“我从我师傅孔子那里来。我师傅现在外地。”守门人说:“是那个知道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还要坚持去做的人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