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15 09:15:20)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荣誉

称号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3.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士”的标准。士,百度百科解释为,先秦时最低微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春秋时,士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从孔子与子贡的问答来看,“士”在当时应该是一种荣誉性称号,类似于今天的“英雄”、“烈士”、“名流”、“贤达”之类。李泽厚先生将“士”解释为知识分子,实为不妥。他的解释是战国以后对“士”的解释,不是孔子当时说的意思。看孔子的回答,即可判断出来。

孔子把“士”分为三种,一种是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人;一种是在宗族和家乡中成为楷模的人;一种是办事有威信的普通老百姓。言外之意是希望人们向他们学习,成为像“士”一样的人。

这里的“小人”,指的是普通百性,不是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如果指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就不会用“言必信,行必果”来形容了。有人认为,既然已称为“言必信,行必果”,怎么还放在第三个层次?因为,在孔子看来,“言必信,行必果”是一条人的道德底线,不是多高的要求。如果做不到“言必信,行必果”,就是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达不到,更谈不上孝、弟、羞耻了。不像现在,说话算数,言必信,行必果,倒成了道德标杆了,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道德高尚的人了。

在孔子看来,“士”这一荣誉性称号,可以给予有政绩的官员,可以给予读书人,可以给予普通百姓,却不能给予当时那些从政的官员。因为孔子瞧不起那些从政的官员,认为他们不学无术,无所事事,说话不算数,道德水平低,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不值得一提。

孔子敢骂当时执政的人,而且不必担心遭受迫害打击,足见当时的政治环境是非常宽松的。后世之人就没有敢这么骂的了。不骂尚且怕遭了文学狱,如果这么骂,不知要受到何种惩罚了。

【笔者译】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作‘士’?”孔子说:“做事时有强烈的荣誉感、羞耻感,出使国外能够不辜负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作‘士’了。”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孔子说:“他的宗族中人都称赞他是孝顺父母的楷模,他的家乡中人都称赞他是尊敬长者的楷模,这样的人也可以称作‘士’。”子贡说:“请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算数,做事讲信用,一口唾沫一个钉的普通百姓,或许可以算作最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正在从政的那些人怎么样?能不能称作‘士’?”孔子说:“噫!那些心胸狭窄、说话不算数、没脸没皮之辈,怎么能算得上‘士’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