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0-11-14 15:51:03)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过分不够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过犹不及的道理。贤,指人的德行,包括人自身要正和要对他人好。过犹不及,指过分与不够一个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人自身要正,正到什么程度?人要对他人好,好到什么程度?按照孔子的意思,人自身要正,但不能正的过分,过分的正与不够正是一样的;人要对他人好,但不能好的过分,过分的好与不够好所起的效果是一样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度。自身正要把握好度,对人好也要把握好度。
孔子的这一说法并非适用于所有领域。从本章来看,孔子说的是德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领域,孔子的说法是成立的。离开了这一领域,未必成立。如,食品安全中有害成份的含量,多了自然不行,少了却是越少越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要把握好度,过分了不行,不够力度也不行。对人太过热情,会让人以为你别有所图,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对人太过冷漠,会让人以为你缺乏爱心,谁都欠你二百钱。从根本上来说,这一关系原则是由人性决定的。虽然人类的人性基本上差不多,但具体到某一个人,其人性还是有差别的。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光知道对人好不行,当然对人冷漠也不行,关键是要根据每一个人人性的特点,确定合理的度。这个度,即德行的高低深浅,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因人而宜。人的德行的锻炼难就难在这儿。什么是过?什么是不及?自己要去揣摸。不过,并非没有一点标准。大部分人认可的过与不及,就是个人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