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0-11-03 08:29:10)
标签:
颜回感情制度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1.7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不能因个人感情而违反了国家制度。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结束,回到鲁国。鲁哀公十二年,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鲁哀公十三年,孔子七十岁,颜回去世。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颜回家贫,颜回自己也没有创造什么财富。颜回死后,颜家的资财只够为颜回买一具棺材,买不起外棺。孔子最爱颜回,其门下弟子尽知。颜回的父亲颜路当然清楚。因此,颜路才提出请求,希望孔子卖掉自己乘坐的车子,给颜回置办外棺。
但是,孔子没有同意。看孔子的回答,应该是当时的鲁国有制度规定(笔者赞同李泽厚先生的说法:大概也是“礼”制,做过官就不能“步行”了),曾经担任过大夫以上官职的人,出门不得步行,必须乘车,以示与庶人的区别。孔子虽然早已不担任官职,但因为曾经担任过职务,也要遵守国家的这一规定。个人感情要服从国家制度的规定。如果说孔子与颜回的关系是师徒,关系还不够亲近的话,孔鲤是孔子的儿子,关系够亲近了吧,孔子也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为儿子置办外棺。孔子并非无情,个人感情再深,也要把国家制度放在第一位。
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蕴含其中,即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不是只有财物这一种形式。孔子最爱颜回,这种师徒之爱难道只有通过财物来表达吗?孔子以他的行动给予了否定回答。财物只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爱的一种媒介,不是唯一的表达形式。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可以通过精神的媒介进行表达。你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表情、肢体动作来表达。对于物质财富并不稀缺的人来说,精神层面的表达更重要,更能显示真情。
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如此。有些家长以为,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我都会满足。我给孩子足够多的金钱,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这就是爱孩子。按孔子的做法,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既可以通过物质媒介,也可以通过精神媒介来表达;既应该有物质媒介,也应该有精神媒介。给孩子足够的金钱,初衷是为了表示自己爱孩子爱的深,但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有给孩子带来益处,反而让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对孩子造出了伤害。适当控制金钱的给予,合理调配情感的投入,才能充分表达对孩子的爱。其他方面的人与人之间的爱也是如此。